铜市摆脱窄幅区间振荡走势

2004年09月20日 15:22 43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铜市摆脱窄幅区间振荡走势 新华社信息北京9月20日电 上周(2004年9月13日-17日),LME三月铜初步摆脱在2700美元-2800美元长达20个交易日的窄幅区间振荡走势,价格波动区间得到放大。从交易数据看,价升量增、持仓增长,价量配合较好。导致铜市走出突破行情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基本面因素为铜价的上涨奠定了基础,二是技术面上的短线强势特征为之提供了可能,三是我国铜供应紧张引发上海期铜价格上涨,对伦铜形成支持作用,四是此前铜价的上涨为向上突破2800美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宏观基本面上,美国8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升0.1%,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也增长0.1%;9月11日当周初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升至33.3万人,高于上周的修正值31.7万人,但低于此前市场预期值34万人;9月密西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为95.8,略低于8月终值为95.9,其中现况分项指数由8月的107.9下降到9月的105.8,预期分项指数由8月的88.2上升到9月的89.4;8月工业生产较上月增长0.1%,远低于7月的增长速度0.6%,也低于此前市场预期值。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尽管消费者对经济发展前景不大满意,但上周多数经济指标还是不错的。可以说,现在美国经济调整走势还是比较稳健的,未来的前景也比较乐观。对强势调整中的铜市而言,这是铜价能够摆脱前期窄幅振荡走势的重要基础之一。 就近期技术面情况看,尽管看起来铜价较长时间运行于2700美元-2800美元,但2800美元整数关口的作用并不那么重要,2800美元-2850美元才是真正重要的阻力区域。今年4月下旬以来LME三月铜价最高曾到达过2890美元的高度,却只有一天曾收高于2850美元上方,而从周K线或月K线上看,从未收盘于2850美元上方。因此从纯技术角度分析,只有当LME三月铜价格企稳于2850美元上方,铜价才会具备持续上涨的基础,上探3000美元整数关口及年内高点3055美元才会成为可能。关于这一点还可参考来自持仓结构方面的分析。 9月14日COMEX铜期货持仓报告显示,总持仓由72214手增加至75040手。其中非商业多头持仓由21479手增加到26351手,为四周来的最高值;与此同时,非商业空头持仓也由8833手增至11184手。这样,非商业头寸净多头持仓量增加2521手,呈小幅增长态势。从今年3月初铜市展开较大规模中期调整行情以来的持仓结构分析,非商业多头持仓量能否达到3万手是一个分水岭,持仓量超过3万手,则意味着铜市走出一定规模上升行情的可能性较大,否则铜市依然会局限在调整走势范畴内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判断铜价能否有效突破2850美元,挑战3000美元整数关口和年内高点3055美元的一个重要参考,值得关注。 铜市场方面,全球铜精矿市场由供不应求至供过于求的转换已经基本完成,同时废铜和泡铜的供给也很充足。近来全球铜精矿加工/精炼费(TC/RC)的不断上涨便是明证,而且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铜冶炼商将在11-12月同海外供货商的谈判中提高2005年的加工精炼费。另外据说2005年发往我国港口的铜精矿加工精炼费将升至每吨130美元和每磅13美分左右。从基础分析角度看,随着铜精矿供给的不断增加,必将会对国际铜价产生强大的中长期压力。因此,尽管现在铜价上涨态势看起来不错,并存在上试3000美元整数关口和年内高点3055美元的可能,但铜市形成中长期上升走势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铜价的任何上涨都只能是中短期行为,不可对之寄以过多期望。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LME三月铜价格强劲上涨的同时,LME三月铜和现货铜间的贴水并未随之明显上升,两者形成强烈反差。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得到改善——即期铜价格的上涨不能从现货市场得到支持,那么就有理由对铜价上涨的可持续性持谨慎态度。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出现技术性骗局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强,对此应有所警觉。 关于本周(9月20-24日)及未来中短期内铜市的价格演变情况:铜市初步结束2700美元-2800美元的窄幅区间振荡走势,铜价开始运行于2800美元上方,短线走势较强,但铜价能否有效突破2850美元,涨势是否具备可持续性,则尚需观察。(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附LME三月铜上周(2004年9月13日-17日)交易数据: --------------------------------------------------------- 开盘 最高 最低 收盘 涨跌 成交量 持仓/增减 库存/增减 --------------------------------------------------------- 2776 2839 2752 2810 +15 323181 163206/+5970 102850/-3825 --------------------------------------------------------- 新华社环球财经专线分析师:张世彤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