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铝面临调整 沪铝继续攀升
2004年09月20日 15:41
74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伦铝面临调整 沪铝继续攀升
上周(9月13日-9月17日)伦铝小幅上扬,周一以1700低开后,最低一度到达上周最低点1692.5。从上周二开始伦铝稳步上扬,至周五最高一度到达1724,尾市收盘于1710,较前一交易周上扬5美元。成交量496617,周比增加136413手;持仓量为358781,周比减少230手;库存量为698500吨,周比减少20425吨。
上周世界宏观经济形势总体较好。欧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在全球经济于2004年第二季度出现放缓的证据之后,有明显迹象表明,全球经济增长在第三季度增强。而国际经济研究所(IIE)近期也表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至少达5%,高于4月预估的4.75%,为20年来最强劲表现。美国8月就业改善,汽车销售减少导致零售销售下滑,不过剔除汽车外的销售则连续第四个月上涨。尽管夏季需求疲软,8月工业产出仅小幅增长,不过制造业部门确实持续增长。美国8月CPI和核心CPI均小幅增长0.1%。美国8月公布的主要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在继续扩张。因此上周五美联储观察家认为,美联储周二的会议将升息25个基点至1.75%,继续其货币紧缩政策。经济形势的好转,促进了铝价的稳步回升,但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逐步提高,给目前铝价继续上行造成了明显的压力。
上周席卷牙买加的飓风伊万迫使该地区几家氧化铝精炼厂削减了产量及出口量。美国铝公司(Alcoa Inc.)、挪威水电集团公司(Norsk Hydro)及瑞士嘉能可国际公司(Glencore International)报告称飓风伊万破坏了其工厂及加勒比海岛港口。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美国铝公司计划将其牙买加铝精炼厂暂时停产。牙买加官方上周四称,用于出口氧化铝的两个港口遭到飓风伊凡损坏,可能有长达两个月的时间不能使用。牙买加的供应商已宣布船期在9月晚期或10月早期的氧化铝装船将被推迟。氧化铝产量的减少以及装船的推迟,将进一步带动国际的氧化铝价格持续上扬,从而对近期伦铝的价格起到了明显的支持作用。
技术方面,在经过前一周的大幅上扬之后,上周伦铝再度收阳,但上升幅度明显减小,周线图上形成了一根带较长上影线的小阳线。显示出随着铝价的上升,伦铝逐渐失去了上扬的动力,短期横盘整理的迹象逐渐明显。日线图上,上周尽管连续4日的以小阳线收盘,但每天均形成了较长的上影线,收盘价格仅上升13美元,上升动力明显不足。特别是上周五在冲高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根带11美元上影线的小阴线,持仓量逐渐放大。表明随着铝价的持续上扬,抛盘开始加大,多空分歧日益激烈。目前伦铝正受到上方的中长期压力线(2004年4月20日的最高点1845.5点与2004年7月9日最高点1766点的连线)的压制,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的向上突破,上周五的冲高回落便可证明这一点。
从技术指标上看,目前相对强弱指数依然位于强势区,抛物线止损指标一直处于多头市场,总体向上的格局并未改变。因此预计目前伦铝强势格局未变,短期内面临调整,主要波动区间在1685-1720之间,调整结束后仍将继续维持上扬的格局。
上周国内铝价稳步上扬,一方面由于国内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有所缓解,另一方面受到氧化铝价格继续攀升的推动。从中铝集团首届管委会二次会议上了解到,国家抑制电解铝工业发展过热的政策出台后,电解铝产业失去了高速增长的动力。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大约有147万吨的计划建设产能被叫停,另有约90万吨的产能被推迟建设。今年8月份我国铝产量达到了54.0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7.2%,较去年增幅同比减少10.9%。今年1-8月份我国铝产量达到417万吨,较去年同比增长21.1%,较去年同比增幅减少10%。 据英国商品研究所(CRU)统计,今年8月份我国铝消费量达到50.4万吨,较去年同比增长16.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铝市场依然是供过于求的格局,但铝产量增长幅度较去年有明显减少,使得我国供过于求的局面逐渐缓解。从目前国内库存逐渐减少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上海、广东、无锡三地库存从7月底的16.4万吨逐步减少到目前的13.6万吨。此外,上周席卷牙买加的飓风伊万运往中国的氧化铝装船推迟,使得国内氧化铝港口库存迅速下降,进一步带动我国的氧化铝价格持续上扬,从而对目前沪铝的上扬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从技术上看,上周沪铝稳步上扬,成交量和持仓量在上扬的过程中迅速放大,表明目前国内铝市场短线投机基金纷纷回到市场。主力向远期月份转移的迹象十分明显,特别是远期月份AL412合约,已成为本次上扬的龙头品种,目前仍有进一步上扬的动力,预计该合约近期可到达16800一带。(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新华社环球财经资讯 王中净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