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匠:“焊王”是怎么炼成的?

2021年02月25日 9:34 726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焊花四溅、火光闪耀……春节期间,黄发明像往常一样手持焊枪,对机器裂纹处进行缝合。

脱去作业服,他的手腕和脖子上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伤疤。“这些都是平时电焊飞溅的火花烫伤的,最大一块在脚上,比硬币还大。”他说,有时在狭小的空间焊接,看着火星子往身上飞溅都没办法躲。

黄发明是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德兴铜矿采矿场铲装工段电焊组组长。30多年来,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业内知名的“焊王”。

“其实刚开始焊枪都拿不稳,是组里的‘菜鸟’,常常拖后腿。”黄发明搓了搓布满老茧的手笑着说。

“矿山的大型设备造价昂贵,给它们做‘手术’,一定要有一流的技术。”他暗暗下定决心,把自己“焊”在了矿区。

同事在焊接,黄发明就凑过去学。散落在检修现场的废弃边角料,成了他的宝贝,塞满了他的工具箱。空闲时,他就拿着边角料练手。“看着两块材料严丝合缝‘咬’在一起,很有成就感。”他说。

冬天的露天矿区,风吹在脸上像针扎,手冻得连焊枪都握不住;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背上太阳晒,脸上电弧火花烤,刺眼的光、呛人的味,汗水浸透了工作服……为了把一个动作练规范,他常常一练就是大半天,吃饭时手都握不稳筷子。

多看、多学、多问、多练,几年下来,黄发明的笔记记了十几本。经过无数次打磨,黄发明不仅掌握了特殊焊缝的技术要领,还掌握了手弧焊、TIG焊等多种焊接方法,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等各式焊姿样样精通。

随着焊接技艺日渐娴熟,一些急难险重的活也落在他的头上。“采矿属于产业链上游,一旦机器受损停摆,换新件成本高、耗时长,将影响矿石采选、冶炼等下游环节。”黄发明说,一些零配件动辄上百万元,能够安全延长设备使用时间,就是创造效益。

有一次选矿设备出现问题,黄发明深夜接到电话来到现场。原来,直径5米多的选矿设备筒体出料端出现了一道长1.6米的裂纹。这台设备价值约3000万元,每天能处理7500吨的矿石,需要尽快修复。

修复裂纹,最快捷的办法是电焊。可修复这么长的裂纹,焊接产生的高温容易使筒体变形。旁边的老师傅朝黄发明使眼色:别白忙活,没戏。

黄发明却泡在现场,最终拿出了一套方案。他改变以往大规模拆装零件的惯例,只拆除部分零件,采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背面加不同材质的垫板补焊,将变形减到最小,成功修复筒体裂纹。

在黄发明看来,当代工人已经从苦干向巧干转变,向知识型、创造型方向转变。在学好焊接技艺时,黄发明积极学习力学、材料学等知识,提升焊接工艺。

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为更好地发挥带头人作用,2017年,黄发明牵头成立“黄发明创新工作室”,为矿场培养更多人才。2019年,黄发明创新工作室申报了7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中4项获国家授权。2020年,黄发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