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恒期货9月27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2004年09月27日 9:32 51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久恒期货9月27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随着LME注册仓库之中金属铜库存量的恢复不断下降势头,加之LME金属铝库库存量极有可能在中国十一长假之后下降到60万吨以下,我们在上个礼拜的交易之中看到了基金们的买盘力量在金属铝品种得到了一个集中释放的过程。      事实上,我们原先对于金属铝的价格上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从一个大的方面而言,全球金属铜和金属铝的价格差异达到1000美金已经属于一个极其不正常的水准范畴,而目前的金属铝价格由于库存量的不断下降而出现的上扬行为和原先金属铜的上扬诱发因素是完全一致的,笔者认为这表明的是原先在金属铜市场中的造市者可能已经完全的转战于金属铝市场中,因二者的价格上扬行为和节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相似的嫌疑,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金属铝价格的上扬行为可能也只是一波中级上扬行情的序篇而已。关键的是对于金属铜市场的参与者而言,如何正确的认识和判断铜价的上扬行为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就如同2000年的全球性铜价上扬行为一样,我们以LME三月期铜价为例,当价格再度上扬冲破2000美金之后,市场原先的抛空者纷纷扭转自身原先的观点和看法,结果证明的是2000美金其实只是一个长期而言非常好的一个次高点的抛售点位。尽管从目前的价格上扬其背后的一些激励因素而言存在着和2000年所不同的地方,但是笔者认为从期货市场的组成特性和交易商们的交易习惯而言,两波行情到最后一定存在着相似和想像的东西,比如市场人气的聚集方式和涣散诱因等等。事实上,从目前的价格表现和市场人气的扭转程度来看,笔者相信的是如果价格再度上扬冲破3000美金之后的话,那么市场的整体人气将会再度重演2000年价格向上冲破2000美金之后的历史,而往往的是历史会以一种相似和相同的方式重新演绎,因此单单从交易商们交易行为的角度,笔者提醒投资人盲目的跟风和听从人云亦云的投资建议可能在短期之内收益颇丰,但是从中长期的眼光来看,实际上这么的一种交易模式存在着严重不可取的成份。      以下是来自于ICSG的报告内容节选:由于2004年铜的消费增长较产量的增长更快,铜的供应缺口继续加大,据国际铜研究小组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供应缺口达到68.2万吨。最新公布的预测报告显示,因精炼铜使用量增幅超过生产量,2004年全球精炼铜市场供求缺口预期将增加近90%至70.1万吨,2003年供求缺口为37.6万吨。2004年全球铜矿产量预期将增加6.6%至1455万吨;精炼铜生产预期增加3.7%至1577万吨。全球精铜使用量预期增加约5.7%至1647万吨。      关键的是我们如何正确的来对待类似于ISCG这样的研究机构所能够提供报告内容,笔者认为这样的报告肯定存在着可取和正确的地方,但是实际上对于类似于上述内容的报告而言,最大的软肋实际上就是这些报告出台的时间点位和统计数据的口径以及截止日期,往往而言,这些报告的出台日期对于行情的演绎而言都是一种滞后的作用,关键的是报告中的数据对于价格能够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市场人气的聚集方式来进行消化和发挥的。在目前由中国方面现货紧张引致高昂的人气引领下,ICSG报告的出台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已,但是报告中显然对于未来因为铜价高企而引致的产量扩张并没有一个良好的优秀的论述,因此如果单纯的依靠这些报告中的数据来进行操作的话,那么无疑可能会面临着“接最后一棒”的嫌疑,显然的是没有交易商会忍受这样的一种结果。我们同样建议投资人要谨防这样的一种交易行为发生。      显然的是价格的上扬至少从目前来看仍旧是非常良性的,但是笔者认为价格向下的风险正随着价格的不断攀高而不断的累计,因此从中长期的操作角度和资金安全的角度出发,我们并不建议投资人的追高行为,乘价格的下滑并没有跌穿关键支撑位之前的买进行为是可取的,但是有利润情况的退场行为同样的至关重要的。而,中长期的抛售行为在“人云亦云”的背景将是毫不犹豫的选择,因此我们建议投资人密切留意市场人气在价格上扬过程中的实时演绎方式。(林幽谷)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