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拥抱变革

——江西省地矿局九〇二队科技创新工作纪实

2020年08月07日 11:17 390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江西新余这片热土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地质队伍——江西省地矿局九〇二队。回首九〇二队的发展历程,科技创新劲风拂来,创新驱动持续发力。仅2016年到2019年,九〇二队成功挂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与实践基地、中国地质科学院非金属矿产资源研究与勘查开发工作站,共实施局、队科研项目23项,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6项,成果屡获奖项,创新正成为该队更好、更快、更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创新赢得先机

近年来,矿业经济低迷、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地勘市场经历了由热到冷的急剧转变,唯有创新才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九〇二队审时度势,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和落实工作举措,坚持以优质服务及技术创新带动市场开发,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从以往单一的地质业务转变为“多点开花”,旗下各单位各有所长。

地防院承接的九江港彭泽港区矶山作业区矶山园区公用码头工程勘察项目,在分析岩溶发育特征之后,创新采用超前钻探与孔内管波探测组合方法进行勘察,查明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分布范围、深度及岩层、节理裂隙、溶洞发育情况,利用弹性波探测孔旁一定范围内的溶洞、溶蚀裂隙、软弱夹层等不良地质体,为灌注不良地质体提前做好了预案。

山西分院加强与大型矿业集团的对接服务,首次承接了矿山微震预警监测项目,拓展了新的应用领域。通过对井下采掘工作面奥灰带压区域进行全方位三维立体实时微震监测,获得该区域煤岩体破裂的时间、位置、能量和频率等信息,同时结合矿井采、掘活动及地质条件判断煤层围岩应力(矿压)变化,建立微震时间、空间活动与煤岩稳定性变化的关系模式,以此判断潜在的突水动力灾害活动规律,实现井下突水动力灾害安全监测预警。

工勘院为突破多年来工程勘察“大而不强”的瓶颈,在新承接的项目中积极应用物探新方法、技术,密切配合岩土工勘,开展岩土工程精细化技术研究,逐步实现以“综合物探为主,工程钻孔验证为辅”的特色勘察方式,改变了以往“一孔之见”、“单打独斗”的局面,铁路线路工程勘察取得较好效果。

创新方能言胜

发展成就梦想,创新方能言胜。

2018年,地勘院承担的江西省分宜县玉下石墨矿普查项目(续作)获批立项。该队引进YDXD-440Pro便携式岩心钻机及全地形履带式运输机进行绿色施工、绿色钻进,实现了绿色勘查“全流程”“全覆盖”,获得江西省地勘基金管理中心的认可,并成为江西省首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该矿区也成为在江西省前寒武系地层首次发现有工业前景的晶质石墨矿床,有望提交一处大型晶质石墨矿床,为江西省石墨矿资源勘查与开发又增加了一个新靶区。

2019年,地防院投入30万元推进InSAR技术及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技术的应用,以拓展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勘测等矿山恢复治理业务,并将现代先进的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技术、传感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处理分析技术深入应用到江西省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工作中,成为江西省首家引入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预警平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单位,实现了涵盖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数据可视化、预警管理、专业监测等全方位管理,改变了过去依靠人工监测并将灾害点信息层层上报的传统模式,开启了新时代地勘队伍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发展质量的新模式。此外,该院还与成都理工大学成立了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工作站,开展包括地灾勘查设计、矿山恢复治理、地灾监测预警以及土壤修复等在内的全面合作,构建产学研联盟创新体系。

2020年,该队洁量子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增加绿色勘探工作装备,引进环境污染调查取样智能化设备,该设备采用全液压操控和直推式钻进方式,可在一个孔内采取地下水水样、土层土样和土层气体样品,直推完成后,还可在孔内安装井管和过滤管,成为永久性监测井。下一步,九〇二队将把该智能设备应用于新余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和检测服务项目。

创新催生人才

九〇二队一代代地质人在江西这块红土地乃至全国,为祖国的地矿事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起点孕育新希望,新目标催生新作为。九〇二队咬定目标不放松,相继出台《大队科研协作工作站管理办法》《大队科学技术创新项目目标责任与绩效考核办法》等多项科技创新制度。通过《大队项目审查专家库管理办法》,把“师带徒”与“思想、安全、技能、作风、业绩”和“争先创优”活动联系起来,通过技术指导、岗位练兵、生活关怀等多种形式,将传统帮带互学的形式融入到生产生活中。

截至目前,全队在岗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技术人员总数的约50%,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技术人员总数的67%,平均年龄33岁,涵盖地矿、水工环、物化探、岩土、钻探、测试、环境工程等十数个专业,已锻造成为一支专业门类齐全、学历层次高的年轻化队伍。

放眼未来,九〇二队将坚守初心,用实际行动追逐创新实干梦想,不负韶华,一路铿锵前行!

 

责任编辑:杨一萱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