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凯旋:饶鹏程在随州的40多个日夜
2020年04月29日 13:30 845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郭奕
赣鄂同心,随心随愿。3月23日上午8点半,江西省对口支援随州医疗队369名队员离开随州返回江西,队员饶鹏程也踏上了返程之路。
这距离2月11日饶鹏程出发前往湖北随州,已有40余天,这40多个日夜,时间以分秒计算。
送别当天,警车铁骑开道,市民们挥舞旗帜深情欢送,全车队员含泪共唱《我和我的祖国》,鲜花、掌声、泪水……一座城给予英雄们最高礼遇、最深敬意,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坐上前往机场的大巴,街景渐渐后退,一幕幕画面在脑海中浮现,饶鹏程清楚记得,刚到随州便迎来一场纷扬大雪,如今踏上归途已是春光明媚,花开正好。
冬去春来,美好的事情正在发生。
11名病患康复出院
“我看不清你的脸,但能感受真诚的心”
“虽然他们穿着隔离服,戴着护目镜和口罩,让我看不清他们的容貌和微笑,但能感受到他们满满的亲切和关爱。”3月2日,饶鹏程所在的感染一区,收到了49床病人童青林(化名)所写的一封感谢信,字里行间流露着感激和谢意。
此前,童青林已经连续2次核酸检测为阴性,再过两天就可以出院了。
在随州市曾都医院,感染一区是病患最多的科室,饶鹏程在其中负责病症相对较重的6间独立病房。援随的40余天里,先后有11名病患经饶鹏程治疗康复出院。
饶鹏程与这11名病患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虽然口罩面罩、防护镜遮挡了容貌,彼此未曾真正谋面,但却同仇敌忾,像战友般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肺部会不会纤维化?”“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吗?”“我还能治得好吗?”住院期间,童青林很长时间都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
原来,童青林2003年在广州跑车,曾患上非典,如今回到家乡,又染上新冠肺炎,加上住院天数越来越长,经常反复性发烧,内心产生悲观情绪。
“那会儿,他思想负担很重,精神压力大,总是怨天尤人,总是担心治不好。”在接手童青林的治疗后,饶鹏程根据他的体温、呼吸、咳嗽等情况变化,调整了治疗方案。3天后,童青林的症状、体温得到了有效控制。
此外,饶鹏程还经常在病床前和他说话、交流,通过电话与他保持联络,耐心劝解,在打开话匣子的同时,也打开他的心扉,帮助他树立信心。
伴随着心态的转变,童青林的病情明显好转起来。“我们和患者交流,给予很多的鼓励和宽慰,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也鼓起战胜病魔的勇气。”饶鹏程说。在战“疫”最前线,对患者的痛苦更能感同身受,他们需要关爱,除了专业的治疗,还要对患者的心理“用药”。
39床的邱玉明(化名)已年过花甲,有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饶鹏程坚持给老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减少了扎针次数,也让老人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38床的程大龙(化名)是无症状感染者,连续取了6次咽拭子,还是阳性。饶鹏程在提到程大龙时,就像提到了一位要好的朋友。常人所不知的是,采集咽拭子其实是高危操作,程大龙喉部敏感,取样棉棒探入深喉部,容易咳嗽、干呕,产生大量含有病毒的飞沫和气溶胶。饶鹏程深知其中危险,可每次操作都坚持自己来。
饶鹏程还创作了一套肺保健操,带领大家一起做操,缓解思想压力,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
理解、包容、互信、交心……“战时”的友谊,早已超越了普通医患关系,是性命相托,是生死之交。
4名“战士”火线入党
在抗疫一线共同践行初心使命
2月17日,是医疗队接手病区后的第一个值班日。饶鹏程主动要求值守第一个班,成为所在医疗队里第一个进入“红区”的人。
“红区”是隔离病房的别称,也是前线中的前线,感染的风险更大,防护的要求也极为严格。
“在‘红区’,第一次与病毒直接交锋,说不怕那是假的。”饶鹏程坦言,进入病房的那一刻,内心非常忐忑,但是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必须冲锋在前,做出表率。
在进入“红区”前,穿衣服的时间要20分钟,最里面是白大褂,第二层是可以反复使用的手术衣,第三层是防护服,第四层是防水隔离衣;口罩两层、帽子三层;手套正常是两层,但是高危操作的时候加一层手套,此外还有护目镜和防护面屏。
穿上去20分钟,脱下来需要半个小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饶鹏程还试过穿尿不湿,最长的一次,他在“红区”里面不吃不喝待了4个多小时。
到达随州后,饶鹏程担任了曾都医院二病区临时党支部书记和感染一区协调组长。
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饶鹏程把战“疫”工作与党组织建设同步推进,经常组织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进行谈心谈话,互相交流心得体会,把抗击疫情作为思想洗礼以及接受考验的主战场,坚定入党的初心和决心。
“队员中,很多党员冲锋在前,挑最重的担子,扛最大的压力。这种精神深深感染着身边‘战友’,不少队员在前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饶鹏程说。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2月27日,面对鲜艳的党旗,2名抗疫“战士”佩戴上党徽,高举右手庄严宣誓,在随州战“疫”一线“火线入党”。
“我是党员,要冲锋在前!”在抗疫一线,党员们都自豪地把党徽戴在胸口,哪里有危险,哪里任务最繁重,哪里就有身影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身份,彰显榜样的力量。
在随州的40余天里,饶鹏程所在临时党支部收到20封入党申请书,申请书中无不表达出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入党的决心。
身为临时党支部书记的饶鹏程,审慎、严格做好党员发展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一线发现、考验入党积极分子,对表现突出、符合条件的,按程序及时发展入党。
在随州的一个多月里,发展了4名预备党员,2名发展对象,14名积极分子。
1棵树与1封家书
“来年春暖花开时,我们相约湖北”
3月13日清晨,微风和煦,在曾都医院门前的花坛里,江西援曾都医疗组与当地医护人员共同种下了一棵桂树,大家轮番为桂树培土、浇水。
也正是在这一天,曾都医院最后一名患者出院,实现“清零”目标。这一棵桂树,寓意胜利和希望,同样象征着赣鄂两地的深厚友谊。
江西与湖北,一衣带水,山水相连。经过1个月的生死与共,赣随两地医务工作者莫逆于心,既是“战友”之情,也是家人亲情。
饶鹏程说:“这是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离别之际,饶鹏程与当地医院人员约定:你到江西来,我到随州走,来年春天,我们再相聚。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待病人,饶鹏程倾尽全力,而远方的家人,饶鹏程只能暂时“缺席”。
饶鹏程告诉笔者,刚到随州的半个月里,非常忙碌,每天工作时间都差不多12个小时,回到住处要抓紧时间休息,只能简单地通过手机微信,向妻子报平安。
出发前,饶鹏程曾与胞弟通了印象中最长的一次电话,反复叮嘱弟弟不能告诉家中二老,不能让他们担心,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交代要照顾好父母。
如今即便踏上归途,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依然“蒙在鼓里”,饶鹏程自始至终都没有将身在湖北的消息告诉父母。
病房“清零”后,饶鹏程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他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提笔写下一封家书,将这段时间埋藏在心中的牵挂,倾诉于笔纸之中。
他在书信中写到:“父亲,您毕业于武汉大学,每每回家探望时,您总是谈起武大的樱花和武大的生活,我知道武大承载了您年轻时的梦想,永远不能忘怀。”
饶鹏程的父亲当年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选择扎根深山,支持国家军工发展。正如当年父亲响应国家号召,当得知组建援鄂医疗队的消息后,饶鹏程义无反顾报了名,去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人生价值。
家国情怀,一脉相承。饶鹏程说,经历了生死考验,才懂得什么才是人生中更有价值的东西,才能够毅然决然地去选择守护。
“我们胜利了!待樱花再次盛开时,陪着二老,回武汉大学看樱花。二老也陪儿子来随州转转,这也是儿子的心愿!”在书信的末尾,饶鹏程许下愿望。
如今,踏上归乡的路途,饶鹏程把这一封家书亲手交到父母手中。
待来年,去看想看的风景,带着想见的人。
美好的向往,终将实现!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