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国际铝价将从快速上扬转为高位震荡
2004年10月12日 9:33
53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四季度国际铝价将从快速上扬转为高位震荡
2004年第三季度,伦铝总体上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走势,其中七八两个月受美国经济疲软的影响,伦铝总体上以横盘趋弱为主。自7月1日以1718.5开盘后逐步走弱,至9月3日最低一度到达1645。进入9月份,随着美国经济指标的转暖,伦铝开始上扬,至9月30日突破了二季度的高点1845.5,以本季度最高点1850收盘。
宏观经济方面,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格局,7月30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初值增长3.0%,增幅低于分析师预估的3.6%和第一季修正后的4.5%。到了8月27日美国商务部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将第二季度GDP修正为年率上升2.8%,低于初值3%。而到了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第二季经季节调整的实质国内生产总值(GDP)终值成长3.3%,高于前值2.8%及初值成长3.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美国经济增长幅度从第二季度开始放缓,但到了第三季度末期增长幅度有再度放快的迹象。特别是进入9月份,美国经济指标开始好转,表明经济成长步伐明显加快。
世界经济近期也有增强的表现,欧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在全球经济于2004年第二季度出现放缓的证据之后,有明显迹象表明,全球经济增长在第三季度增强。而国际经济研究所(IIE)近期也表示,今年全球经济增长至少将达5%,高于4月预估的4.75%,创20年来最强劲表现。经济的稳步增长,对近期铝价持续上扬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那么第四季度世界经济将如何运行,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对金属市场长期走势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货币政策方面,第三季度美联储基于经济放缓只是暂时现象、整体复苏格局并未改变的观点,自6月30日以来,连续三次升息,每次上升25个基点,到9月21日已经从最低点1%升至1.75%。预计这一升息政策在第四季度乃至明年初仍将继续下去。稳步的升息政策预计将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避免通货膨胀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将抑制过热的经济增长。但总体上不会破坏整体复苏的格局,为金属市场维持高位打下了基础。
供求关系方面,今年国际铝市一直呈现出供不应的局面。据英国商品研究所(CRU)的统计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铝供应缺口0.6万吨,第二季度缺口22.2万吨。8月份全球铝产量达到245.5万吨,同比增长6.5%,消费量增长248.1万吨,同比增长9.3%,供应缺口达到2.6万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世界铝消费量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产量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铝库存持续减少,全球铝库存从今年1月份的497万吨逐渐减少至8月份的420万吨。LME库存从1月份的144吨逐步下降至目前的68万吨。供应缺口逐步口大,库存持续减少,以及近一个月以来氧化铝价格逐步攀升,共同导致国际铝价从9月份开始迅速上扬。
技术方面,伦铝自2003年10月份走出了持续3年的熊市,开始走出持续上扬的牛市行情。如果把1993年11月1日的1037点和1995年1月3日的2195点这段大幅上扬的行情做一下黄金分割,目前伦铝已经突破了0.618的阻力位,强势格局十分明显,下一个主要的阻力位应在0.809附近,也就是大约1979的位置。
从周线图上看,自2004年4月19日至2004年9月17日,伦铝形成了长达三个月的调整行情,周线图上形成了一个大的三角形。这个大的三角形9月20日得以向上突破,根据三角形突破后上升的空间等于这个三角形的高度的测量方法,可以预测本次向上突破后的最高点应在1990一带。目前伦铝连续三周收阳,强势格局十分明显。在突破今年4月19日最高点1845一带之后,短期内上方已经没有什么阻力,唯一可对沪铝构成较强压力的是1995年7月31日的高点1965一带。
因此从技术上看,目前伦铝对多头十分有利,预计可到达1965一带。但从基本面上也应有一个清醒地认识,从长期来看目前伦铝已经处于中等偏上的价位。况且在国际铝市基本面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持续快速上扬是难以维继的。还有一点是值得交易者注意的,就是物极必反的原理,今年4月21日的大幅暴跌,就是在当时广大散户极度看多的疯狂情况下,基金反手做空造成的。9月份以来伦铝的快速上扬,基金入场操作迹象较为明显,基金的操作手法往往与散户相反,因此交易者应该警惕基金在上升过程中的震仓行为。
综合以上分析,预计第四季度伦铝总体上依然在高位运行,预计最高有可能到达1962一带,其间在基金的操纵下,伦铝从前期的持续上扬行情逐渐向高位震荡行情转变,主要波动区间在1800-1900之间,平均价格应在1850元/吨一带。
新华社环球财经资讯 王中净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