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建筑用砂石供应新途径
《河南省天然砂替代资源调查研究报告》通过评审
2020年01月08日 15:52 4688次浏览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类: 地质矿业
1月3日,《河南省天然砂替代资源调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顺利通过了由中国砂石协会组织的专家评审。这不仅标志着一种天然砂资源替代的新路径正式得到了明确,也为地勘单位如何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范例。
多年以来,我国建设用砂主要产自河砂。目前,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河道砂石资源枯竭,且出于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全国多地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严格限制或禁止开采天然砂。随着天然砂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机制砂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砂石奇缺的难题。然而,由于国家全面推进机制砂的意见去年底才发布,机制砂在许多地方还刚刚起步,其规模和产量还无法满足必要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一些没有石矿资源的平原地区,无法通过发展机制砂来满足当地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对砂石的刚性需求。开辟新的天然河砂替代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砂石资源的需求迫在眉睫。
由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组织编制的这一报告,主要围绕河南省在天然河砂禁采后的资源替代问题进行了系统地调查研究,对开发利用古河道中的第四系冲洪积矿床砂、保障建筑用砂供应提出了方向。与会专家们一致认为,多渠道进行资源开发与利用是解决当前建筑用砂供应紧张的重要途径之一,对第四系冲洪积矿床砂进行总体的开发规划、布局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系冲洪积矿床砂属于天然砂类别,具有作为建筑用砂的技术可行性,粗细程度、级配、含泥量等指标满足标准要求,可以供应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市场;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属于平原地貌,不具备矿山开采的地质条件,长距离运输机制砂会造成成本增加、环境污染等问题,研究报告提出河南省分布有极为丰富的第四系冲洪积型砂矿资源,其品质已经达到天然砂质量要求,该方案提出的利用第四系冲洪积矿床砂作为原材料,对于保障河南建筑砂石料的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报告成果对缓解河南省建筑砂石供需矛盾、保障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稳定砂石骨料价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缺乏石矿资源、无法发展机制砂石的平原地区是一种颠覆性创新,是地质工作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很好范例,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专家最后建议,第四系冲洪积矿床砂作为建筑用砂需统筹安排,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产品质量、绿色生产与运输、发展模式等提出高标准要求,宜实行特许经营与资格认证,加强监管,避免造成无序开采。要进一步加强第四系冲洪积砂开发利用方案与当地自然保护区划分、国土空间规划、脱贫攻坚方案、乡村振兴规划和休闲度假旅游开发方案等有机结合。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中国砂石协会会长胡幼奕、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宋少民等专家,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副局长祝英普以及中国砂石协会及河南省有色金属及地质矿产局相关领导专家参加了会议。
责任编辑:张雪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