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成覆盖全市域的地下水立体分层监测网

1786眼监测井实时监测京城地下水

2019年12月19日 10:5 318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北京市地下水监测站网系统建设工程日前通过竣工验收,这标志着监测精度达国内最高水平、国际先进水平,覆盖北京全市域范围的立体分层地下水监测“一张网”正式建成投入运行。该工程新建地下水监测井230眼,泉水监测点10处,在整合原有监测井的基础上,形成了包含1786眼监测井的北京市地下水监测站网系统,实现了地下水监测网的整合提升。

据专家介绍,该工程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在监测范围上实现“整体化”,监测网覆盖全市域范围,全面监控地下水水情;二是在监测层位上实现“立体化”,对含水层开展立体分层监测,真实描绘地下水空间变化情况;三是监测类型上实现“系统化”,针对山区基岩水、平原第四系水以及平原隐伏岩溶水等不同地下水类型以及重要地区和典型地段进行系统化监测。通过长期连续监测和评价工作,必将持续提高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研究程度及科学化管理水平。

地下水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工作。长期持续的地下水监测可以及时获取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变化的数据,为“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落实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工作,提供最基础的数据支撑。

据了解,北京是国际上为数不多的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特大型城市。南水北调进京后,地下水目前仍占北京市总供水量的40%左右。根据《北京市地下水保护和污染防控行动方案》提出的 “加快完成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整合地下水监测网络,强化水源地及补给区地下水监测,形成覆盖全市及周边地区的浅层水、深层水和基岩水立体化监测体系”要求,在原有平原区监测网的基础上,建设覆盖全市的地下水监测“一张网”工作被提上日程。

2017年9月,以北京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为建设单位的“北京市地下水监测站网系统建设工程”获得北京市发改委正式批复,2018年3月,该工程第一眼监测井在北京市通州区正式开工, 2019年10月完成全部监测井和泉水监测点的施工工作。该工程以监测系统建设为目标,既考虑到与现有监测网的兼容配套,又考虑到平面和垂向上的扩充加密,整合了原有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监测井1182眼,其他监测井364眼,与本次新建监测井230眼和10个泉水监测点,一同构成了1786眼监测井的监测站网系统。

工程施工践行“绿色施工”理念,采用一孔多层钻探成井工艺,节约资金,减少占地,水土保持和绿地恢复均符合要求,整齐统一的井口保护和标识装置,便于管理和维护,钻探前地下管线调查探测工作确保施工安全。所有新建监测井均安装了多参数自动化地下水监测仪,实现了时时监测与自动化数据传输。

工程的实施对掌握全市的地下水水情,保护地下水资源和防治地下水污染,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工程建成后,在实施好年度监测运行工作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升监测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监测数据的有效集成、互联共享。通过监测网络系统的集成整合,建立涵盖各类生态要素的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统一高效、支撑有力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为建立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监测预警平台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张雪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