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

2019年12月04日 11:22 323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是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公益性地质技术研究所,也是国家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拥有自然资源部多金属矿评价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所至今,郑州综合利用所全面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持续开展矿产资源节约集约与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扎实推进成果转化及示范应用,全力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和国家重大工程实施。

一、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茁壮成长,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阔步前进

四十余年来,郑州综合利用所先后承担了国家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调查与评价任务119项,为矿产保护与合理利用做了大量基础性、公益性调查与研究工作,通过技术创新、成果推广、综合利用技术政策标准研究等,为提升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做出重要贡献。该所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71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发表论文326篇;获专利授权75项。

(一)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1.综合地质调查支撑矿业矿城高质量绿色发展。在调查近20000座矿山和1528个尾矿库的基础上,形成9项固废综合利用新技术;制定了46个矿种“三率”指标要求,建立了涵盖20000多个矿山、100多项指标的中国重要矿山数据库;开展了矿业固体废弃物调查,划分了矿业废石保护、处置和利用的边界;青海祁漫塔格大型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地质环境调查、萍乡市非金属露天矿生态修复示范等工作支撑服务地方政府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建筑垃圾调查方法体系研究为拓宽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渠道奠定了基础。

2.大型资源基地“三位一体”综合地质调查技术有效支撑新时期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发展。编制《矿产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技术要求》,建立了资源可利用性-可选性等级评价体系、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适合高寒地区的勘查开发布局指标体系,形成了可推广的综合地质调查技术体系。

3.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牵头制定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指标及其计算方法(国标)、铁矿山废石利用率计算方法及要求(国标)等11项节约集约利用标准;参与制定《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 0312-2018)等9项绿色矿山行业标准;开展金源二矿(国家级试点)、灵金一矿(国家级试点)等绿色矿山建设规划编制。

4.煤矿地下空间综合调查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矿城转型发展。建立地下空间三维模型,开展地表沉陷区连续InSAR监测,保障城市发展安全;建立煤矿地下空间综合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提出城市空间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地质资源协同开发和地质环境保护建议,为郑州等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智慧管理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5.综合利用技术服务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当地民生。编制了江西于都、兴国、赣州市矿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研发的铅锌多金属矿铅锌分离优化技术、硫回收系统工艺流程优化改进技术等为赣南革命老区绿色矿山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实施的贫困干旱区找水打井工程在萍乡市湘东区发现矿泉水资源储备地……

(二)矿产综合利用技术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

1.磁场筛选法提高我国铁矿利用效率,提升资源保障能力。目前,磁筛技术已在国内40余家大中型铁矿山推广应用,年处理磁铁矿矿石5000万吨,每年为矿山企业新增产值数亿元。

2.复杂多金属矿分选技术为我国战略性关键矿产节约集约利用做出贡献。形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滑石型钼矿分选、氧化钼钨矿分离、富含粘土钨钼矿利用等新技术,解决了我国难选钼钨矿综合利用技术难题;攻克了钽铌矿复杂多金属矿分选技术难题,成果在江西横峰钽铌矿、内蒙古801稀有多金属矿、尼日利亚包奇州宾盖钽铌多金属矿等大型矿山企业示范应用;黄金选矿及浸出新技术支撑了我国福建上杭紫金山金矿、河南灵宝金矿、河南嵩县金矿、湖南礼陵市雁林寺金矿等的合理开发利用;铜复杂多金属矿混合浮选加压氧浸短流程等新工艺新技术成为新疆阿舍勒铜矿、青海德尔尼铜硫钴矿的建厂依据。

3.盐湖资源高值化利用和进口产品替代技术,满足国家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及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研制的高纯碳酸锂、磷酸二氢锂等锂盐高值化系列产品,支撑西藏扎布耶盐湖锂资源开发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研制的全水溶硫酸钾、速溶硫酸钾、新型高钾高镁肥、高纯氧化镁等钾镁功能化系列产品,支撑国投罗钾产业升级。

4.科技创新实现矿山尾矿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实现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研发的600吨/日规模福建南平钽铌矿尾矿综合利用新工艺,为我国同类型金属矿山尾矿资源化、减量化起到示范效应;攻克“硐室水溶法”溶区采掘形成的钙芒硝矿渣难以处置的技术难题,研发出钙芒硝矿渣“吃干榨尽”新工艺;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新装备,实现了萤石尾矿再回收;研发出综合回收利用金、银、铜、铅、锌、铁等金属的两段焙烧工艺。

(三)高新及技术产品研发支撑载人航天工程、国防装备建设和国家重大工程实施

1.分子筛系列产品为载人航天工程环控生保系统顺利实施提供核心材料和关键技术保障。通过非金属矿物转晶重构和界面反应等技术创新,实现矿物转型分子筛产品性能和应用领域的新突破,研发的分子筛系列产品成为密闭空间环控生保系统、野外生命救护、新型节能建筑的关键材料。

2.战略性稀有金属回收技术为国家航空发动机提供原材料。研发的铼综合回收技术,实现了钼(铜)冶炼废酸复杂体系中超低浓度铼(3-30ppm)的高效综合回收,成果已在中国黄金集团、金钼集团、洛钼集团转化应用,覆盖我国40%的铼酸铵产能。

二、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研究所创新转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为地质技术研究所,郑州综合利用所严格按照局党组关于新时代地质调查事业“三个转变”重要要求,在发挥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持续推进创新转型发展,在新时代地质工作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开展生产矿山战略性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评价、深部资源评价利用科技创新和开发利用模式创新;开展深地资源就地预选分离和智能化、信息化选冶关键技术创新;开展海洋资源评价利用科技创新和开发利用模式创新;开展能源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开发利用技术攻关;开展小秦岭地区典型矿业固废消纳技术与示范。

(二)开展综合地质调查支撑矿业矿城高质量绿色发展。开展储备矿产地“三位一体”综合调查评价;开展新疆若羌地区瓦石峡南锂铍资源综合地质调查;开展中原城市群综合地质调查;开展国家级绿色矿山调查与评估;探索推进无尾矿山建设。

(三)开展生态地质调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开展矿业固体废弃物调查与综合利用生态修复示范;开展生产矿山水土污染源头减控与生态修复示范;开展生态脆弱区和主要矿山集中区综合调查;开展城市建筑垃圾调查评价方法体系及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四)加强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实施和国防装备建设。持续加强航天分子筛技术研发,支撑载人航天工程;加强铼等战略资源综合回收技术研究,支撑国防工程建设;加大地质重大装备研发工作力度,支撑矿业领域高质量发展。

(五)加强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引领非金属矿行业创新。紧密围绕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持续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开展高端高纯石英分级分类调查评价。

(六)加强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服务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加强矿产开发利用标准研究;开展矿产资源开发与节约集约利用技术要求和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研究;持续推进中国矿山数据库、中国尾矿数据库动态更新;建设中国矿业废石数据库;建设全球矿产资源物质流信息系统。

(七)加强国际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南部非洲铜、钴、铀等战略资源技术经济调查评价、莫桑比克锆钛砂成矿带矿产资源调查;开展境外重要矿集区矿产开发利用经济技术参考性指标研究;建设境外矿山开发利用数据库。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郑州综合利用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局党组关于地质工作服务方向、指导理论、发展动力“三个转变”的重要要求,始终坚守地质人“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初心和使命,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雪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