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架构的新蓝图

“4+1”架构的新蓝图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探索业务工作转型升级小记

2019年11月12日 14:25 246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近几年,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重点工作都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以支撑服务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为目标,在水文地质调查与地下水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等水工环地质传统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与成绩,形成了明显的专业优势和数据、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也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地质工作结构必须调整以适应时代需求。

(一)

在国家层面的规划部署中,“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京津冀协调发展”、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等美丽中国建设的需求都要求更加注重城市地质工作和环境地质工作,要求在城市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方面以全新的视角开展工作,不仅要查明相关地质要素,还要提供地质解决方案,以满足智慧城市建设、超级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需要。同时,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对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也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

面对全新的时代需求,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提出了坚持“全力支撑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的基本定位,充分体现了十九大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全新要求,为新时期地质工作指明了方向。

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也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升级。要支撑自然资源部履行水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职责,要求从传统的水文地质调查与地下水监测转向水资源调查监测,加快形成水资源调查评价技术体系,承接水资源调查评价任务,支撑服务水资源确权登记与管理。要从过去的以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为主转向地质灾害防治全链条技术支撑,大力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要支撑服务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迫切需要开展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要支撑自然资源部履行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职责,要求进一步拓展业务范畴,延长工作链条,在继续做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工作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需求,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方法研究、规划部署研究等,不断提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支撑能力。要推进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事业转型升级,要求大力加强地质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地质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工作的全流程信息化水平。

(二)

根据新形势和新需求,基于现有业务基础、优势及人才队伍现状,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规划设计了未来“4+1”的业务架构,“4”是指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监测、地质灾害防治、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与“双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技术支撑等4大业务领域(板块),“1”是指信息化支撑与保障。

目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已经探索开展了自然资源综合地质调查、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等工作,为新时代地质环境监测业务工作转型升级奠定了重要基础。

按照地质环境监测工作的业务发展规划,未来几年内,在业务布局与建设任务方面,将进一步加强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监测,开展流域尺度水资源调查评价、周期性全国及重点地区水资源评价、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战略研究,推动建立多部门水资源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全国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汇总集成与研究、重点地区针对需求和问题的1:5万水文地质调查等,建立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并运行维护国家级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开展不同尺度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评价,提高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精度和认识水平,推进国家---县四级联动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避险移民搬迁工程的建档立卡与实施效果评估,选择典型流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综合调查示范,完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与应急响应制度建设和相关标准,并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方法研究。开展不同类型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等多门类自然资源的综合地质调查评价示范,探索形成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技术方法和可推广的工作模式,构建多级“双评价”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开展自然资源重大问题与地质安全风险评估,开展全国地质遗迹与重要古生物化石调查评价,推动地质文化村建设。开展拟出让矿权矿山、重要生态功能区内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重要经济区废弃矿山等三个层面的矿山环境综合调查评价,开展国家级矿山环境监测,带动和推动全国矿山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选择典型流域探索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综合地质调查示范,形成技术方法和可推广的工作模式。

在加强信息化支撑与保障方面,按照“地质云”建设总体要求,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与保障全国水工环地质信息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信息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在加强地质科技创新方面,围绕提升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与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和水平,加强各领域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力争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关键技术、标准体系和创新平台,推进一批成熟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应用。

(三)

在发展规划中,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提出3个方面的发展目标:成为全国水工环地质信息中心,地质灾害和地下水监测能力与信息服务水平达到世界一流;成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与水资源、地质灾害、地质遗迹、矿山环境调查监测和双评价工作的核心支撑,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和生态地质调查等的中坚力量;成为支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的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转型升级的示范引领者。

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的转型升级为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地质环境监测工作也势必成为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服务民生,建设美丽中国之时代“重器”。

责任编辑:张雪卉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