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有色金冠铜业:昔日“二冶”脱胎换骨

2019年09月03日 10:28 1195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日前,记者走进铜陵有色金冠铜业分公司厂区,只见树木郁郁葱葱,偶有繁花点缀其中,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刚踏入“奥炉”熔炼车间,记者就被沸腾的生产场景所震撼:炉口火焰熊熊,机器轰鸣,几名头戴防护面罩、身穿灰白色防护服、腰系防护围裙的冶炼工人正在作业。随着炉长轻轻按动指令键,大型转炉缓缓前倾,一道道金色火光不时从炉体上空飞溅,火红的铜水冲入堰口铜流槽,缓缓流进匀速转动的圆盘浇铸机,冷却、翻模、打磨……一块块阴极铜流下生产线。

在中控室,记者看到一块块显示屏上滚动着各项数据。“现在生产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奥电炉大班班长柯玉国告诉记者,现在的奥炉炉型设计更加优化、自动化控制程度更高,二氧化硫、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量均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生产过程中硫总捕集率99.9%以上,水循环利用率97.86%以上,实现了污水零排放。

悉数企业多年的发展史,现任金冠铜业总工程师的张志国感慨万千。他回忆,1971年4月24日,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在铜陵特区建设第二冶炼厂,开创者们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筚路蓝缕,笠帽山下崛起二冶。1980年1月正式投产时,现场的人们热泪滚滚。“没有亲身经历这个过程的人,无法理解他们的信念、胆识和压力……”张志国娓娓道来。公司坚持‘边生产、边技改、边投入、边增效’的发展思路。1991年,工厂年产3万吨粗铜火法系统和3万吨电解铜的湿法冶炼系统初步实现配套。1996年,以二冶为主干的铜冶炼第一股“铜都铜业”成功上市,企业更名为铜陵有色金昌冶炼厂。2000年后,又引进当时国际先进的顶吹浸没式喷枪熔炼工艺奥斯麦特炉,一跃成为我国四大铜冶炼厂之一。

在张志国看来,设备工艺逐渐老化落后,首先环保就不过关。为彻底解决其环保问题,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2013年11月,铜陵有色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按照“退城入园、转型升级”思路,启动实施金昌冶炼厂异地搬迁改造升级项目——奥炉改造工程。

破旧才能立新。2017年4月20日,第二冶炼厂最后一炉铜吹炼结束。与之同时,一座令人赞叹的“梦工厂”屹立在铜陵经开区内。

“这些年,企业实现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奥炉改造工程主要通过转型改造,实现铜冶炼老企业技术大幅提升和节能减排。不仅炉型自主设计,性能更加优化、自动化控制程度更高,产品成本及相关技术经济指标均明显优于金昌冶炼厂原生产系统。”金冠铜业公司经理赵荣升说。

在该公司的展览室里,记者看到一组组发明创造的数据。核心技术买不来、等不来,只有自己干出来。奥炉自2018年5月投料试生产以来,已获得发明专利6个,实用新型专利5个,其中《金冠顶吹炼铜在线数字模型优化控制系统》《金冠转炉吹炼在线数模辅助决策系统》两项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和“顶吹炉的使用方法”“冶金炉的集烟罩”“分料器”等一批核心专利,标志着奥炉已跨进了设备全面国产化、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创新的新阶段,不仅节约了奥炉改造工程建设的大量资金,更拥有了奥炉熔炼系统持续创新提高的基础平台和自主知识产权。

昔日老企业,今朝换新颜。赵荣升坦言,生产的稳定运行得益于高质量管理。2017年12月,为整合铜冶炼资源,使其更加环保、高效,铜陵有色集团决定将在建的“奥炉”项目工程与金冠铜业分公司合并成立新的金冠铜业分公司。如今,该公司坚持以提升系统作业率为目标,持续稳定完善两厂融合后生产管理制度,“上道工序服从下道工序”,科学统筹生产使得炉况及铜酸系统保持稳定,各类生产指标均符合要求。2018年的金冠铜业分公司利润突破10亿元,企业荣膺铜陵市长质量奖、铜陵有色卓越绩效奖、“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殊荣。

一个企业如何实现长青?金冠人的答案是,始终与国家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回望来时路,他们一直在践行“求实、创新、合作、自强”的核心价值观,孜孜以求、不辍耕耘,用新旧动能转换“拥抱”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