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业的领头人

记江西有色地勘局先进工作者、三队测绘院院长吴海勇

2019年07月09日 9:13 272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说起吴海勇,在江西有色地质勘查三队的龙头产业——测绘业中无疑是响当当的人物。
1997年,他大学毕业,正式踏入测绘这个行业。22年来,从测量外业开始,亲历了从手工平板仪测图到无人机三维立体测绘的技术变迁,伴随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技术的进步而共同成长,实现了从作业员到三队测绘院院长的蜕变。
参加工作后,吴海勇血气方刚,开始了测量外业工作。当时条件非常艰苦,但他并未屈服于工作环境给他的“下马威”,而是很快就适应了这个行业的工作性质与特点,长期扎根测区,不仅管理项目,后来还担任作业组长。无论是“新兵”还是“兵头”,在项目上早出晚归,白天外业采集数据,晚上内业绘图至深夜,都是家常便饭。
1998年初,三队测绘院初次承接数字化地籍测绘项目,开始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吴海勇利用掌握的专业知识,积极查阅资料,反复钻研,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掌握了数字化测绘的流程和方法,解决了项目生产的燃眉之急。自此,他成了作业员心目中的技术依靠,大家都争着要和他分到一个作业组。在他的帮助下,其他同事也慢慢掌握了计算机绘图的方法,顺利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工作任务。
测绘行业的发展日益加快,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时刻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吴海勇的追求更高、更远,他深知,光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灵活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苟言语、不爱张扬的他,一直都在默默地钻研着。
2005年,衢州市地籍测量项目要建设数据库,由于测图软件和建库软件不完全兼容,地籍测绘成果不能直接入库。在专家的指导下,吴海勇把同一要素在两个软件中的编码做成对照表,试着用代码对编码进行逐一转换,通过反复试验,成功实现了测图软件和建库软件之间的编码自动转换。因代码的通用性比较强,及时推广到其他同类型的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项目工期,创造了可观的效益。
不论在什么岗位,吴海勇都乐于传道,甘为人梯。从专业理论、实际操作到解决问题的经验与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职工,让技术“苗子”快速成长。
2013年,是注册测绘师考试难度最高、通过率最低的一年,江西省也只有寥寥数人通过考试,吴海勇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带动下,测绘院涌现出了一批技术能手,多名技术人员通过了注册测绘师考试,获评测绘高级工程师,测绘院整体技术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为三队测绘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
2011年,吴海勇担任测绘院副院长后,面对每年需完成的数十个生产项目,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在项目实施前详细阅读技术规范,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中认真指导技术人员工作,及时组织研究技术难题,抓细节、重实践,提出明确的问题解决方法;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确保各个项目如期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结束后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每一个项目的完成都承载了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一名测绘人的责任。
2012年,测绘院承揽了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以前从未做过类似的大型项目,因没有可参考的经验,编写技术设计难度很大,他没有退缩,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测绘院承揽的五个“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项目”陆续荣获了2014~2017年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优秀测绘工程铜奖和江西省优秀测绘工程奖;渝水区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成果江西省首个通过验收,同时被原省国土资源厅确定为样板工程,经验在全省推广。
2014年,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项目启动,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是一项政治任务,队里压力比较大。三队领导对负责人的选用非常慎重,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吴海勇胜任此项任务。吴海勇不负众望,带领团队严格按照规定组织作业,并创新作业管理模式。一方面,采取集中作业的方式,检查员与作业人员一起作业,随时提供技术咨询,既有利于大家统一技术标准,又能及时掌握与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推行“一个人全流程作业”,即从内业解译到外业调绘,再到数据整理,都是由同一个作业员完成,既提高了效率,又落实了质量责任。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测绘院按时完成了承揽的3个县区的地理国情普查正式生产任务,得到江西省普查办认可,项目部获得了国家“普查标准时点核准百日大会战”主题竞赛活动先进班组和江西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劳动竞赛先进班组称号。
“我将以荣誉为起点,瞄准测绘技术发展方向,继续带领全院干部职工,以技术创新为内核、以项目为抓手、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努力提升全院职工综合能力,为三队测绘产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奋力书写更精彩的人生。”在谈到测绘院未来将如何发展时,吴海勇坚定地说。(王小卫)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