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恒期货10月25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2004年10月25日 8:54 55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久恒期货10月25日上海期铜早间技术看盘   在历经10月13日的LME三月期铜价的大幅度下跌之后,国内外期铜价格在低位一个振荡幅度达到100美金的区间之内宽幅振荡,尽管从相当的交易人士中的眼光中认为的是铜价在经历大幅度的下跌之后需要的是喘息的机会和平缓的能量释放过程,但是从笔者的眼光来看,目前看似平静的市场之中实际上孕育着“杀机无穷”的肃杀氛围,投资人一旦掉以轻心认为平静的市场中仓促建立仓位输的只是时间的话,那么假以时日,这样的操作行为和操作思路必会致使投资人感受到盘面的“报复性”。      事实上,笔者一直认为的是如何发现和挖掘进一步的盘面之中细小和细微的变动因素是非常重要的操作守则,由此可见的是发现细小变动因素能力的大小实际上在很大程度决定了投资人可以把握盘面“前瞻性”的程度深浅。笔者在这里提出以下几点盘面中的细微变化因素和各位投资人共同分享:      一个是LME注册仓库之中注销仓单数据的变动。截至到10月22日晚间收盘位置,LME注册仓库之中注销仓单数量已经下降到12000吨左右,如果投资人密切跟踪LME铜市仓库之中注销仓单数据变动的话,那么投资人就应该会感受到这样的一个数据实际上从今年来看都是属于一个非常低的水准数据。按照我们对于LME期铜盘面和库存运作方式的惯例模式的理解程度来看,笔者认为已经持续许久的LME期铜库存量的下降趋势可能已经快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换言之,如果一旦LME金属铜库存量出现回流态势的话,那么支持市场长达半年之久的所谓消费超过供应的表征现象将不复存在,铜价的上扬趋势得到根本性的表征扭转就指日可待了。      二个是所谓的中国现货紧张局面的反向表征意义。在经过了价格的大幅度下跌之后,尽管从传统的国内期价和LME三月期铜价的比值关系来看,不断上扬的比值显然对于中国国内恢复传统的贸易进口是非常具有好处的。但是在这里笔者不是和投资人探讨中国方面如何和何时才可以恢复进口金属铜,笔者认为目前当务之急的是如何在目前现货仍旧紧张的背景下把握该消息对于盘面中期铜价格的波动节奏。笔者认为,按照目前上海现货升水仍旧停留在1000元左右的现象来看,可以肯定的是消费商们在乘价格下滑之际大力的买入,毕竟在30000左右的现货价格是不具备任何买进诱惑力的。关键的是消费商们的买盘从长线而言是否具备强大的盘面支撑能力?笔者认为不然,毕竟从现货商的属性来看,价格从高位回落的初期必定是消费商们买盘最为强劲的时刻,换言之,在某种程度上,如若价格在未来的交易日之中继续下滑的话,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的是现货紧张局面已经不再具备盘面的支撑因素,而且,“抄底”的能量越重,反向的能量同样也是越来越集中。      三个是价格高位的振荡加剧和仓位变动的双向联动关系。      关注持仓报告:      截至19/10/2004 单位:手         非商业        商业       总体       不可报告      多    空    差价   多    空    多    空    多    空      20386   7107   6373  34250   54007  61009  67487   13492  7014      -26632  -10257  -1712  969    -15607  -27375  -27576  -1546  -1345            笔者在这里其实无意去追究仓位下降和增加的调整意向到底具备什么样的意义,本文中关注的是仓位变动的距离和高位价格大幅波动背后所隐藏的盘面指导意义。笔者认为,在商品价格达到相对高位和相对低位的时候,任何的价格大幅度波动都在表明的是趋势“拐点”的可能到来。就如同本次的仓位变动倾向一样,笔者认为仓位变动的如此剧烈其实可以反面的、更加深层次的表明上扬趋势的“拐点”可能已经不远了,投资人尤其要对于这样的迹象加以留心。      自然,盘面之中其它的细微的变动因素一定是存在的,关键的是投资人如何以更加细心的心态是发现和挖掘。比如目前的全球油价高企一样,显然的是任何商品价格上扬趋势不可能是无穷无尽的,一旦原油价格掉头向下的话,笔者相信的是全球商品价格的上扬周期可能面临不得不扭转的尴尬境地。(林幽谷)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