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冠)庐江矿业公司探索新模式办矿新路
2019年05月21日 8:31 483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地质矿业
最近,安徽(铜冠)庐江矿业公司跟罐工周志敏像往常一样,每天早早来到副井口进行安全执勤,维护乘罐秩序,然后随罐笼将工友们安全送到地层深处各中段井口。
这一幕贴心服务出现在庐江矿业公司员工上下井中。“跟罐服务是我公司工作创新中之一,不仅确保了下井人员的乘罐安全,还可以减少井下中段打点工10多名。”该公司动力运转中心主任方同贵介绍。这是安徽(铜冠)庐江矿业公司探索不断创新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原矿品位禀赋低是制约安徽(铜冠)庐江矿业公司发展的首要“短板”。那么,该公司如何开创出一条低品位矿山发展新路,以“最少的人员创造最大效益”的呢?
“量产”化解低品位“短板”
“从去年年出矿量208万吨跃居到今年的264万吨,只有依靠增加出矿量才能破解矿山发展瓶颈制约。”该矿业公司经理胡洪文直言。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该公司日出矿量就稳定在8000吨左右,今年一季度已形成了日出矿量9000吨生产能力。
在幽深的千米井下,庐江矿业公司5线高溜井纵跨数个中段,承建单位铜冠矿建公司施工正酣。今年6月,该公司5线高溜井将具备生产条件,打通并连接负530米中段生产大动脉,形成由负770米、负705米“两中段”出矿到“多中段”出矿生产格局。今年第四季度,该公司将瞄准日出矿量1万吨目标,为明年日出矿量破万吨、年产量330万吨达产目标谋划已久。
刚刚过去的4月,庐江矿业公司处处充满生机与盎然,矿山生产多项纪录被刷新。
4月1日至7日,主井废石提升量达22080吨,单周提升量创新高;4月17日,主井提矿量达1.4万吨,日提升量创新高;4月份井下掘进量完成3.48万立方米,月掘进量创新高;4月日平均提升量为1.15万吨,日均提升量创新高;4月完成铜量925吨,与去年同比增长24.78%……
让“活资源”汇聚大能量
在矿山,由于人具有极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人力资源喻为“活资源”。如何让矿山干群变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队伍,该公司上下而求索?
分配向一线员工倾斜,让艰苦岗位的员工得实惠。“我们井下破碎工绩效系数是1.2,而地表卷扬工绩效系数为0.9。别小看0.3的区别,每个月绩效奖就相差数百元,而与井下出矿工相差更大。”动力运转中心党支部书记高明照算了一笔账。
选矿是最出效益的地方,该公司如何在不到两年时间内将选铜回收率从70%到提升到90%的呢?“抓人头至关重要。”胡洪文一言蔽之。该公司一方面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质量人员实行三班制跟班,并同供应商联合攻关,实行现场取样、试验;一方面适时召开选矿经济技术指标分析会,成立技术攻关小组,找原因、挖根源,破解制约因素。“不仅要让员工分享企业红利,还要尊重员工创造。”胡洪文感悟很深,比如一线员工因工作原因错过统一就餐时间,公司要求食堂免费提供“误工暖餐”,“这种小小关怀举动会让员工有存在感。”
要让能干事的员工名利双收。在该公司大门口宣传栏里,张贴着动力运转中心包民荣获“技术之星”的照片和事迹,成为矿山一道亮丽的风景。据悉,该公司为了营造出“比、学、赶、超”氛围,除了开展一年一度综合表彰外,每季度还开展管理之星、技术之星等“明星”争创活动,让员工既有“里子”还有“面子”。
“企业不养懒汉,更不能懒政。”胡洪文说,对懒散人员的纵容就是对积极员工的不公平。该公司在科级管理人员考核上,实行自打分、分管领导打分、基层员工代表打分方式,且员工代表打分权重最高,真正把评价权和话语权交到员工手中。
“贫矿山”里寻找“富智慧”
“高效生产,效益优先。”这是庐江矿业公司新模式办矿的初心。
该公司自去年以来,大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今年还不断完善和创新,对关键性指标实行“双考核”:超过规定时,不但单班人员受罚,而且管理人员同样难脱干系。“公司发展不仅要会干,更要会算。只有干群树立一盘棋思想,企业才会发展壮大。”胡洪文说。
从建设之初,该公司就瞄准走“高效生产”的发展之路,推行以装备升级带动生产系统和劳动组织优化,以此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该公司走访时发现,无论在负800米中段井下泵房,还是在地表压风房、通风房,只见设备不停运转,而不见其操作人员。“现在我们公司在册员工不到200人,比铜陵有色集团公司规定人数还少一半多,这是推行‘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绿色智慧矿山建设的结果。”该公司综合部负责人指出。
现如今,该公司不断通过摸索与发展,逐渐走出了一条从高效率到高效益发展之路。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盈利300万元。“随着矿山生产能力提高,矿山盈利能力将更强,我们要把庐江矿业公司打造成新模式矿山的样板。”胡洪文对矿山未来发展坚定信心。(夏富青 汪海滨)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