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朱溪钨铜矿找矿突破始末

2019年05月07日 9:24 324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地质矿业

2018年9月,自然资源部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揭晓,由江西省地勘基金管理中心、江西省地矿局九一二大队、中央地勘基金管理中心共同完成的《江西省浮梁县朱溪世界最大钨铜矿找矿科技创新与重大突破》位列一等奖首位。该成果迅速引起新一轮关注,不仅将朱溪这个偏僻小山村推至世人面前,也让“钨”成为景德镇继“瓷都”“直升机摇篮”等美誉后的又一张名片。
钨是我国战略性资源,在当今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钨资源的保障能力成为我国参与国际资源配置的“压舱石”,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江西省浮梁县朱溪外围钨铜矿普查》是江西省地勘基金和中央地勘基金重点勘查项目,项目周期为2010年~2015年,累计投资10375万元。其中,中央地勘基金投入4400万元,江西省地勘基金投入5975万元。2015年,朱溪提交三氧化钨资源量286万吨,成为世界资源规模最大的钨矿床;该超大型钨矿的发现,超额完成了全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钨矿第二阶段目标(全国钨矿目标为200万吨)。2017年,朱溪钨铜矿新增三氧化钨资源量58万吨,全区三氧化钨资源量344万吨,再次刷新世界钨资源量纪录。
朱溪世界最大钨矿床的发现,为建立和完善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沉睡了亿万年的钨如何被唤醒?朱溪找矿突破又给当前地勘市场带来怎样的启示?将镜头对准朱溪钨铜矿,从找矿突破始末中寻找答案。
重启:锁定朱溪不放松
2008年5月,江西省地勘基金管理中心正式成立,启动资金仅3亿元,在原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和省财政厅的共同管理下,按照“多找矿、找大矿、找富矿”思路,紧紧围绕江西产业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力实施“紧缺和优势矿产资源保障工程”,为江西矿业经济提供资源保障,形成“政产学研用”完整链条。
目标已确定,随后,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组织实施了江西省紧缺和优势矿产资源保障工程选区研究,并筛选了赣北地区朱溪、塔前、月形以及德兴铜矿外围为金属矿产的首选突破区。2009年12月,江西省地勘基金管理中心广发“英雄帖”,召集全省地勘单位参加赣北地区地质找矿研讨会。
会上,各地勘单位、多家地勘队伍一致认为朱溪铜矿外围找矿潜力巨大。时任江西省地矿局九一二大队总工程师的刘建光对朱溪铜矿外围及深部找矿的新思路,引起了江西省地勘基金中心主任王先广等专家的兴趣。会议决定将塔前-朱溪-赋春设为找矿靶区,重启朱溪找矿项目,确定了朱溪“以脉找体”的勘查思路。
朱溪地区位于景德镇市浮梁县境内,地质区域上处于钦杭接合带江西段萍乐拗陷带之东端。1958年起,江西地矿局赣东北队、原区测队、物化探队、九一六队、赣西北队及江西有色地勘四队等单位在此做过大量工作,并于1980年提交一处小型铜矿,即朱溪铜矿。受当时的技术条件与认识所限,并无更多收获,区内找矿工作也因此沉寂了数十年。
2010年3月,经江西省地勘基金项目论证会讨论,九一二队从众多竞选单位中脱颖而出,摘得朱溪外围找矿项目。
惊喜:资料开发获线索
立项伊始,九一二队从原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资料处收集了尘封数十年的地物化遥等321份资料。面对浩如烟海的资料,刘建光、陈国华、何细荣等地质专家夜以继日地进行二次研发,结合大量野外实地踏勘,终于总结出了地质规律:区内存在若干处钨、铜等异常,与矿化吻合;有铜、钨背景值较高的碳酸盐建造,且该区域岩浆活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成矿背景好,前人资料有迹象表明矿区深部存在隐伏岩体;区内铜矿的勘探深度在500米以内,并没有控制到边界;与热液有关的蚀变极为普遍,且向深部有增强的趋势;矿化由北东往南西、自上而下矿种由铜锌向铜钨变化的规律明显。他们提出,在矿区深部及外围主攻找铜的同时,重点寻找白钨矿体。
2010年,九一二队挥师朱溪,第一仗怎么打?九一二队在资料的二次开发中发现,矿区42号勘探线显示有近50米宽的铜钨矿化。当年7月,朱溪外围找矿项目的首批3个钻孔正式上马,其中,42线的ZK4207孔被寄予了厚望。
2010年9月,捷报传来,ZK4207钻孔于1085.2米终孔,最大一个白钨矿体视厚度达62米,全孔白钨矿体视厚度累计达134.11米。结合另外两个钻孔数据,九一二队认为,深部矿体个数变多,厚度变大,且在钻孔中花岗斑岩见有铜钨矿化,显示朱溪矿区深部具有找大型矿床的资源潜力。
深部一定有大矿!江西省地勘基金管理中心与朱溪项目组都踌躇满志。
跌宕:勇担风险定胜局
地质找矿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无数地质人辛苦一辈子可能也碰不到几个大矿。就在九一二队准备扩大找矿成果,拟在42线追加一个深度1700米的ZK4208钻孔,探索深部成矿结构时,出现了反对声音。由于ZK4207孔中的白钨矿品位不高,首批另两个孔仅见到了几厘米到几米的铜矿小矿体,找铜情况也不理想,且深孔耗费数百万元,因此部分专家对深部找矿工作提出了质疑。
为了科学合理部署勘查工作,2011年7月27日,时任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项尝培主持召开设计评审会。会上,九一二队从矿化与蚀变分带、物化探异常、推滑覆探矿等方面阐述了朱溪深部找矿潜力,并提出ZK4208孔施工的科学依据以及深部找矿的重要意义,专家组就项目设计展开激烈辩论。最终,会议决定铜钨兼探,继续施工4208孔。
2011年11月20日,ZK4208岩矿芯样的分析结果显示,全孔白钨矿体累计视厚度298.82米,并存在最大单矿体视厚度达226.5米、三氧化钨平均品位0.491%,并伴有铜、锌等多种矿化的白钨矿体。这个消息瞬间引燃了所有专家的热情。最终,ZK4208孔于2011年11月23日终孔,孔深1701.53米,九一二队钻探队伍创造了当时江西省固体矿产勘查岩芯钻探最深纪录。
随后,原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和省地勘基金中心肯定了九一二队继续沿42线往深部找矿的方案,并批复了项目部继续实施ZK4209的请求。同年12月12日,ZK4209开工。此后42线高歌猛进,白钨矿体厚度一路飙升,由ZK4208孔226米、ZK4209孔308米、ZK4210孔449米提升至ZK4211的576米。矿体白钨矿品位也由0.166%提升至1.616%。
2012年7月11日,江西省地勘基金中心在南昌召开朱溪地区找矿突破研讨会。围绕是否继续沿42号勘探线向深部探索和是否向两翼探索展开讨论,进一步丰富了找矿思路,推进了超大规模钨铜矿的诞生。
辉煌:基金联动添马力
一时间,朱溪沸腾了,地质、钻探、物化遥感等各色制服布满山间。为降低风险、快速突破,江西省地勘基金中心向省财政厅及原省国土资源厅提出了希望争取中央地勘基金的想法。同时,中央地勘基金中心也正在为两级基金协调联动创建典型模式而思索。
2012年3月,原江西省国土资源厅与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达成关于中央与省级基金协调联动的工作意向。2013年3月,中央和省地勘基金合作会议在南昌市召开,会议确定了“江西塔前-朱溪-赋春成矿带铜钨矿重点突破区”作战方案,由此拉开了两级基金合作的序幕。同年4月,4400万元中央基金经费进入朱溪。
2016年1月5日,原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在南昌召开浮梁县朱溪钨铜矿普查成果通报会,宣布浮梁县朱溪外围(30-78线)查明333+334类三氧化钨资源量286万吨,再次刷新了钨矿储量的世界纪录,其资源量是原世界最大钨矿大湖塘钨矿的2.7倍。
2016年12月18日,中央地质勘查基金在朱溪矿区内实施的项目《江西省浮梁县铜坞——乐平市柏树坞铜多金属矿普查报告》通过评审,新增三氧化钨资源量58万吨,这标志着朱溪世界最大钨矿三氧化钨资源量估算增至344万吨。
截至2018年,两级基金投入1.7亿元,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6.5万余米,样品2.8万余件,探获钨矿资源量344万吨,资源潜在经济价值数千亿元。同时,朱溪钨铜矿项目荣膺中国地质学会2015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自然资源部2018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共享:百家争鸣聚能量
2018年10月,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咨询委员刘连和到访朱溪矿区时,提出矿区要积极建设“钨矿勘探开发生产基地”“中国深部找矿研究基地”与“尖端地质找矿人才培训基地”。实际上,朱溪项目自获得突破以来,就一直向广大科研团队共享找矿成果,汇聚起强大能量。
项目实施过程中,九一二队始终重视科研攻关,主导承担了《江西朱溪铜钨矿成矿规律与预测研究》等科研专项,有效指导了朱溪地质找矿工作。通过细致研究发现,朱溪钨铜矿床与传统意义上的矽卡岩矿床不同,是独特的“朱溪式”矽卡岩型矿床,并由此建立了朱溪钨铜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朱溪项目培养出博士后1人、博士1人、硕士5人,成员发表科技论文29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1篇,成功实现团队科研技术水平提升。
不仅如此,朱溪钨矿打破世界纪录的消息还吸引了包括陈颙院士团队、何继善院士团队在内的顶尖科研团队。陈毓川、翟裕生、裴荣富、吴淦国、汤中立等院士亲临矿区实地指导,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家科研院校到此开展研究。
2017年4月,由中科院院士陈颙牵头的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咨询项目“地下明灯计划”进入朱溪矿区开展探矿实验。陈颙院士在朱溪矿区“督战”时指出:“朱溪矿区是一个有标准答案、全世界得天独厚的理想实验地,极利于检验老方法、发展新办法、探索新技术。”2017年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派出旗下的“广域电磁法”团队进入朱溪矿区,在已揭露矿体的42号、54号、30号勘探线开展验证试验。2018年,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两次到访朱溪矿区,殷切地对矿区年轻地质队员说:“一定要多加强理论研究,争取在世界最大钨矿上再出更多科研成果与人才。”
朱溪钨铜矿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战略意义及学术意义,但同时,她也像一个广阔无垠的百宝箱,留有无尽的未知等待着人们探索……(徐飞龙)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