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力细分领域 磷酸铁锂将强势回归

2019年04月24日 14:37 486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起点研究院(SPIR)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磷酸铁锂装机量为2.75GWh,占整体的比重为22.3%,与去年同期相比,装机量同比增长了88.8%。

与三元电池相比,装机量基数仍然比较小,但是随着补贴退坡,今年一个明显变化是,磷酸铁锂正在强势回归,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已在部分乘用车上切换磷酸铁锂电池,此外,从2019年工信部发布的四批目录来看,磷酸铁锂电池配套占比也逐步提升。

从50%-70%,车企换装磷酸铁锂

在工信部发布的第316批公告中,配套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有73款、占比50%;在第317批公告中,配套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有49款、占比达58%;在第318批公告中,配套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有164款、占比61.9%;而在最新发布的319批公告中,配套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有244款、占比达到69.7%。

当前客车和专用车领域以磷酸铁锂为主,乘用车领域虽然以三元为主,但磷酸铁锂的应用也在逐渐起量,大有反扑之势,目前,包括江淮汽车、北汽新能源、江西昌河汽车、合众新能源、南京金龙、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商用车、东风汽车等都有磷酸铁锂车型上公告。

业内分析认为,随着补贴退坡,磷酸铁锂的成本优势将凸显,在追求性价比的领域将大有可为。一方面,高端乘用车将继续使用高能量密度的三元电池,以对标国际车企,获取高档补贴;另一方面,在对价格敏感的A0级以下乘用车领域,部分车企将转向性价比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

另外,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补贴价格固定,不受电池能量密度等指标的影响,考虑到成本和安全等因素,也更适用磷酸铁锂电池。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认为,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与磷酸铁锂电池是绝佳配对,磷酸铁锂电池用于增程式电动汽车市场,不但能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而且支持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市场化,解除纯电动汽车在续驶里程、安全、成本、充电等方面的担忧。

事实上,近年来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已经大幅提高,尤其是以国轩高科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大力研发高端磷酸铁锂电池,综合性能提升。

目前国轩高科新开发出圆柱型磷酸铁锂电芯单体能量密度达到190Wh/kg,系统能量密度达到140Wh/kg,190Wh/kg电池产品已在江淮iEV7L装车使用,除了能量密度高以外,该电池还具有低成本、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等优势,而未来,国轩高科还计划进一步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200Wh/kg。

细分领域发力,掘金万亿市场

受新能源客车发展带动,磷酸铁锂曾一度风光无二,然而目前新能源客车市场逐渐饱和,相应地磷酸铁锂装机增量空间有限,但在各大细分领域,磷酸铁锂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储能:数据显示,未来十年我国储能市场的容量将超6000亿元,到2020年,我国储能市场累计装机规模将超过50GW,储能投资建设规模将达到2300亿元。有专家表示,锂电池储能市场虽然目前还处在示范论证阶段,但从长远来看,储能领域将是锂电池最大的应用市场,在这一领域,磷酸铁锂比三元更具优势,储能将是磷酸铁锂重要的潜在市场。

通讯市场:由于比铅酸电池更高效节能,近年来磷酸铁锂已经逐渐应用到通讯领域,比如中国移动集团河南省公司早在2010年就启动了对磷酸铁锂电池的集中采购招标,据测算,如果把中国移动现有的普通铅酸电池全部替换成磷酸铁锂电池,市场规模高达8000亿元,而整个通信行业是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潜在市场,随着磷酸铁锂价格逐步下降,在通讯领域将加快导入。

叉车:当前中国仓储物流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由此带动叉车行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而在国家环保新政以及“油改电”趋势之下,电动叉车已成行业发展一大趋势,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领域广泛应用。据统计,2017年中国叉车销量达到49.67万辆,其中电动叉车销量达12.98万辆,占比26%,较2016年的8.44万台上升了53.90%,专家预测到2020年,电动叉车占比将达到40%。在这一领域,磷酸铁锂替代铅酸市场前景广阔。

电动船舶:由于新性能、可承担成本、法律禁令等因素,电动船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电动船市场将从2013年的26亿美元快速增至2024年的73亿美元。而在船舶吨级不断提高、续航里程不断提升等情况下,传统的铅蓄电池将难以支撑,超级电容、动力锂电池等将是未来的首选。

据起点锂电大数据了解,目前磷酸铁锂单体电芯价格在0.5到0.7元/Wh左右,系统价格在0.9到1.2元/Wh左右,与三元电池相比,成本约可下降10%到15%左右。随着成本降低,除了上述细分领域外,未来在广阔的铅酸替代领域,磷酸铁锂将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