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津院士赴安徽地矿局321地质队作学术讲座
2019年04月16日 9:29 283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汪有红
4月1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津重回故地,为安徽省地矿局321地质队青年地质队员作学术讲座。
1952年10月,赵文津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来到321地质队工作,并于1954年5月离开,这一段不长的工作经历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耄耋之年的赵文津精神矍铄,重回老队,他倍感激动,饶有兴致地在队区走走看看,兴奋地回忆着1952年建队初期来队工作的点点滴滴。
“当年的狮子山荒芜人烟,我们带着100多人在这个地区开展找矿工作,当时队部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就住在远处的老百姓家,记忆犹新的是在老百姓家中的猪圈上搭铺睡觉,一到夏天,那个味儿着实难受。”赵文津以深情回忆建队初期那段艰辛而难忘的岁月作为讲座的开端。随后,他围绕深部找矿、生态环境和数字经济等内容,从理论到具体实践,旁征博引、高屋建瓴,以站在时代和学科前沿的角度,深入浅出、鞭辟入里地娓娓道来。在谈及地勘单位转型发展时,赵文津指出,321队有悠久的历史,有重大的贡献,走出了6位院士,在转型发展中既要秉承传统,更要放开思路,大胆创新创造,尤其是在地质找矿领域。“铜陵是一个重要的矿集区,虽然找矿程度很高,但不能断言资源就枯竭了,铜陵地区深部找矿大有文章,要加强综合研究,‘深耕’这个重要的矿集区,力争深部找矿重大突破。”赵文津说道。
“地质为社会发展服务应该是方方面面的,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地质服务业,要不断拓展地质服务领域,尤其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大有可为,321队要在皖江经济带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展现作为。”当得知321队在地质服务方面涉足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地面沉降防治等领域,尤其是搭建创新平台,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污染土治理及矿山生态修复、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高分中心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赵文津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要求地质服务要深度融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后,赵文津语重心长,谆谆教导青年地质队员,要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地质事业作贡献,要静心钻研、潜心琢磨,炼就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
聆听赵文津的讲座,大家感受深刻,感慨良多,赵文津院士年近九旬仍站在时代前沿,不仅钻研探索前沿学科,还关注思考时代热点问题,观点新颖、语言生动、引入深思。在场的青年地质队员敬佩不已,讲座结束后纷纷上台,围着赵院士请教、交流,合影留念。(汪有红)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