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洋设备较劲的“土专家”
——记铜陵有色劳动模范、铜冠电工公司维修班班长瞿涛
2018年11月22日 9:16 588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科技创新
T22号中速机补给泵不工作、T20号中速机两边收线轴不停止工作、T38-2高速机出现故障……安徽省铜陵有色劳动模范、铜冠电工公司漆包线分厂维修班班长瞿涛一上班就带着工具,按照上个生产班交班登记的值班记录,一一核查有故障的设备。
“这台设备本身没有故障,是操作工误操作成手工模式了。” 在T20号中速机前,瞿涛按了几下电子操作屏,几秒钟就发现了问题。在T38-2高速机旁,瞿涛同样操作了一下电子操作屏,发现某一参数为“0”,他立即诊断出故障点在哪儿。“这是拉丝机定位计出现故障。”他自信地说。
2003年,在铜冠电工公司漆包线分厂建厂初期,绝大部分设备都是进口的,自动化程度高,出现故障很难排查,需要请设备生产厂商派人维修。瞿涛是个与洋设备较劲的人,他认为,外国人能修,中国人也能修。他经常和分厂的技术人员一道解决生产设备难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他积极与设备厂家沟通,查资料、看图纸、想办法,制定解决方案……直到难题解决为止。
“以前,厂内的设备大都是从德国、奥地利进口,每次出现故障都要请外国技师来维修,既耽误时间,又要花大量的维修费。”漆包线分厂党支部书记王益森深有感触地对笔者说,“每次厂家来人,瞿涛就在车间里寸步不离地在旁边学习,不懂之处就问。但是,更多的还得靠他自学。凭着这种肯吃苦、肯钻研的精神,瞿涛掌握了维修进口设备的关键技术。从2009年以后,分厂就再也没请过设备厂家来人维修了。”
今年40周岁的瞿涛,毕业于铜陵有色技校机电一体化专业, 2000年参加工作。从事电工维修工作以来,他在工作上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注重从书本上和实践中汲取知识营养,并把掌握到的业务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为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瞿涛利用晚上业余时间上职工大学,用四年时间取得了计算应用专科学历。通过不断学习,他本人的设备维修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瞿涛是个动手能力很强的人,每次厂里举办的电工技术比武他都是第一名,而且还连续四年荣获铜冠电工公司标兵荣誉称号。针对进口设备备件采购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瞿涛积极想办法采用国产备件代替,大力推进设备零件的国产化。他将拉丝机主电机安全继电器电子式改成普通接触器,当发现安装尺寸不符时,他又想办法进行改造,最终使该进口备件国产化,解决了制约设备正常生产的难题,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年节省备件费用120万元。
瞿涛还充分运用自己技术技能好的特点,积极开展修旧利废工作,把损坏的电机、变频器、电脑主机及各种电器元件进行整合,变废为宝,修复再利用,每年节约费用约80万元。烘炉加热继电器每台价值约2000多元,瞿涛每年要修复60多台,仅此一项就可节约费用约10万多元。由于漆包线分厂的设备是24小时不停机运转,经常会出现故障。为保证正常生产,瞿涛狠抓TPM管理,他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点检、润滑等计划并严格遵照实行。由于点检、润滑等到位,避免很多设备故障,也避免了漆包机炉膛空烧及大量废线的产生。
18年来,有多少个节假日、公休日是在工作中度过的,瞿涛说不清;18年来,他带过多少新手,将多少门外汉培养成业务能手,他数不清;而瞿涛说得清的是厂内所有设备的性能和参数,他数得清的是企业几千个日日夜夜安全无事故。(方咸达 岳莹)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