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下,铜该何去何从?
2018年09月07日 15:26 6800次浏览 来源: 上海钢联我的有色网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万斯卡
国内方面
我的有色网讯:国内方面从今年年初以来,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要求,国内环保形势严峻,多家中小型矿山停产,铜精矿供应持续减少。与此同时,国内部分冶炼厂粗炼检修,粗铜供应减少。粗铜加工费从4月开始高位回落,从一季度末1850元/吨下降至当前的1700元/吨。
其次去杠杆继续,房地产调控加码,改革继续发力。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要坚定不移的“去杠杆”,改变了之前的“稳杠杆”的政策导向,遏制房价上涨。2018年6月28日,针对近期房地产市场乱象,住建部决定于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先行开展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
此外今年的家电市场成为本季度铜价上涨的一个强劲动力,受今年高温炎热天气房地产去库存等因素影响,家电中用铜量最大的空调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据我的有色网统计今年6月,全国空调产量1600万台,同比增长13%。2018年1-6月,全国空调产量9070.71万台,同比增长14.5%。业内人士也表示,国内主要空调企业近一年来几乎都在满负荷生产,主要空调生产企业出货量多数已刷新历史最高增长水平。
经粗略计算,今年1-6月份空调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140.55万台,如果按每台耗铜8kg计算,那么空调市场拉动了近1万吨的铜消费量。不过至8月份以来,空调的排产具有季节性,8月是空调销售旺季但并非空调生产旺季,据了解格力、海尔等国内大型空调生厂商8月的排产量或有所下降,美的8月存在夏修需求。空调消费强劲但8月铜管开工率或出现季节性回调 。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监管升级,一二线城市房屋成交量回落,国内房屋租赁市场的扩大等对精装修市场形成一定利空打击,进而影响到空调的出货情况。我的有色预计后市空调企业开工率将下降,经销商以消化当前空调库存为主。
国际方面
中美贸易战升级:中国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铜“博士”可谓多灾多难,先有智利必和必拓(Escondida)投票否决了公司的加薪提议并决定开始罢工,本周铜库存一度下降,铜价由低回升至50000元/吨。今年,全球最大铜生产国智利有史以来最频繁的谈判年。根据过去经验看,矿山罢工的影响和价格成正比。投资者对于今年铜矿罢工影响铜矿供应预期较高。后有中对美160亿商品加征关税,其中160亿美元商品关税涉及铜废碎料,据我的有色网统计,中国2017年从美国进口废铜53.5万实物吨,占中国进口比重15%,加上之前600亿美金的贸易清单对铜影响,铜在此内忧外患背景下的走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走势分析
首先中美贸易战发酵,人民币持续贬值。人民币的贬值对铜价具有显著影响。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美元走高对大宗商品的影响存在两个逻辑,一是国际上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二是人民币贬值将导致输入性通胀,推高原材料成本从而提高商品价格,会对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的期货价格形成利好,作为国际化较高的铜的来说,伴随着人民币的贬值,铜价大多趋于下行,加上人民币贬值助推沪伦比值持续走高,沪伦比值从6月初7.4走高到7月末的7.9再到8月10号的8.05的高位,进口亏损缩至300元/吨左右,对铜价形成压制。
其次:中对美进口进口加征关税涉及固废,美国废铜是中国废铜进口的主要来源,对中国的废铜供应尤为重要;加征关税将直接导致美国废铜进口成本上升,从而导致来自美国的废铜进口量减少,削减国内废铜供应。中长期贸易战持续发酵,必定会影响全球的经济增速,对于金融属性比较强的铜影响比较大,贸易战导致全球经济再次萎靡,会带来铜的消费需求的低迷,总之,对于铜来说短期是利空的,中长期还要观察中美贸易战引发全球宏观经济的影响。
最后:供应端方面2018前七批建议批准的废七类核定进口量为19.65万吨,仅占2017年前七批核定进口量的7.39%,此次贸易战加征关税同样涉及废铜,对国内需用废铜铜供应产品的铜材其成本将增加,同时盈利能力缩小,小型铜企可能会加快淘汰的速度,产业向集中密集度高的企业发展,同时国外智力必和必拓向Escondida铜矿工人等相关罢工因素对沪铜期价产生利多支持,铜库存8月初下降速度较快,近期铜价波动难以避免。
综述:宏观因素贸易战影响和人民币持续贬值,贸易战和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对世界经济来说都是不利因素,国内环保和房地产调控,市场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对铜价负面影响较大,加上Escondida劳资谈判引起罢工担忧影响供应,推动铜价上扬(据我的有色网调查Escondida占全球主要铜供应的近5%,产量维持在100万吨以上)两种效应博弈下,铜价未来的走势亦取决于宏观面对需求的带动预期和当前供求状况。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