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光故事】来自矿务局的较量
2018年08月30日 10:13 574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王培
20世纪60年代末,为了解决铅产品滞销,盘活资产,济源综合冶炼厂决定围绕产品做产品,为铅产品找销路,经过多方讨论,最后决定上马矿灯。到70年代末,矿灯已经成为企业两大主打产品之一,而且成为最有“钱途”的一个,因此企业生产更多地向矿灯倾斜。
然而,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矿灯想打开市场难之又难。在经过多方尝试,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企业提出上门销售、货比货销售、价格销售、售后服务到位销售等销售理念,销售目标也直接精准定位为全国各大矿务局。
自古创业百事艰。
《环球人物》2007年第20期刊登了一篇关于杨安国的人物传记,其中关于矿灯销售,是这样写的:每次看到有井架的地方,不论规模大小,杨安国都要过去走一趟。矿工们好喝酒,喝高兴了生意才有门,杨安国二话不说,坐下来大碗小碗划拳行令。那时大部分矿灯都来自省部级大厂,这些大中型国企依然拥有国家分配的销售指标,用不着操心销售问题。而杨安国已经有意识地培养客户,对大小煤矿进行逐个“攻关”。
“送出去最多的是地方特产。”一位当年的销售员回忆,“那时经常背着一袋大米去拜访客户。有一次,一个客户住在6楼,把大米扛上去后,发现人家不在家,只得又背了下来。”
在走访老工人的过程中,曾任矿灯销售处长的程远志说,当年为了把矿灯销售出去,可以说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像当年帮人家打扫卫生,帮矿工干体力活,都是家常便饭。
程远志回忆说,当年为了拿下淮北矿务局,我们的一个销售员受尽了“刁难”,刚上门,对方就毫不客气地说:“济源矿灯?没听说过。”后来,销售员“泡”在对方单位,每天和他们一起上下班,帮助他们打扫卫生、跑腿送信,干一些苦活、脏活、累活。最终,靠着不懈的努力和诚意打动了对方,对方答应来年订货会上去看看。
翌年,淮北矿务局订购了企业8000盏矿灯。第一批送去了2000盏,结果对方反馈说是不能用。企业接到反馈后,指定专人进行跟踪服务,对客户不满意的矿灯进行免费更换。为了打消矿工的顾虑,让矿工使用济源矿灯厂生产的矿灯,销售员、技术员跟随矿工下井,帮矿工干活,手把手教矿工使用豫光牌矿灯。他们用诚意打动了矿工,把市场逐步打开。
就这样,在老一辈豫光员工的努力下,豫光的矿灯销售势头猛增,逐步将从前的行业老大挤出了市场。鼎盛时期,年产量突破120万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灯生产基地。在业界一度盛传:豫光矿灯照亮半个中国。
如今,重新回味当年的光辉岁月,不难发现,当年那些历经坎坷挫折总结而来的经验至今依然熠熠生辉,当年那些平凡的人,那些创业的故事,更是豫光发展史上一颗颗耀眼的明珠,指引着豫光人永远前进。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