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发展,收入增长10000倍的方圆智慧
2018年08月13日 9:58 5136次浏览 来源: 方圆有色 分类: 铜资讯
日前,公司特邀ISO/TC17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质量管理分院副院长王立志教授来公司开展企业管理专题培训,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近百人参加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学习,正式吹响了公司争创中国质量奖的集结号,以此次创奖为契机,公司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向世界展现中国企业的风采。
王立志院长作为中国质量奖评审专家,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和总结中国企业的管理模式,深入华为、海尔、格力等最具中国特色的制造企业进行管理方法的探讨,对各行业的金字塔顶端企业管理模式非常了解,这次方圆之行,让他感慨不已,单从销售收入上就足足让人惊叹:方圆公司98年建厂800多万的销售收入,到18年的867亿,弹指20年,销售收入却增长了10000倍,这发展速度的背后,一定有非比常人的大智慧!
来到现场后,看到绿树环绕、丘水相间的厂区,现场感受方圆两步炼铜工艺产业化项目的磅礴气势,他给方圆下了一个定义:这是传统行业中的新兴模式,让人颠覆认知,理应多多了解。尽管时间短暂,王院长根据自己多年对中国顶级企业的研究,点出了方圆发展的智慧所在。
方圆的发展哲学
方圆公司作为传统企业,其发展速度背后,是什么道理支撑的?王院长认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向坤局长所说的三个理念,将方圆发展哲学解释的恰到好处。
一是源于自然,回归自然。这里面包含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同时也对我们铜事业的定位,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行业,从来都是处于自然和社会循环之中,从整个工艺流程到新技术的研发,都要本着物质循环的趋势,要物尽其用,自然所得,不能强行打破这种循环状态,不去遵循规律的一味索取。基于这一理念,我们大力发展绿色冶炼技术,将整个工艺流程实现闭路循环,把所有的物料尽量资源化利用,实现在循环中取得效益,在循环中舍得相宜,取之“有道”。
二是最艰难的路就是捷径。市场经济的大潮,既把一些企业掀翻在海底,也将一些企业送达成功的彼岸。方圆公司从一个草根企业做起,20年来风雨兼程,茁壮成长为中国500强,总结这一切,就是脚踏实地,勤劳深耕,从不妄想有一步登天的捷径,始终坚守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炼铜之路上,坚守铜理铜道,心无旁骛做铜匠,成就了如今全国第四大铜生产企业。不论从企业的发展还是人的成长来说,最艰难的道路,反而是成功的捷径,这是被方圆公司实践过的,被方圆铜匠们实践过的。
三是用化工的思维做有色的事情。用责任来讲解这一句话最为恰当,方圆公司作为铜生产企业,背负了较大的社会责任,要想把这个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标签摆脱,必须用非同一般的理念来引导企业走向绿色环保、高科技新型产业。化工行业的精准控制、管道输送等理念,被方圆公司融入科技研发和创新中,在技术上解决高能耗的同时,以此理念为根本,同时解决了环保逸散等问题。这三个理念所诠释的,是遵循规律、坚守信仰、担负责任的发展哲学,为方圆公司在铜行业中大有作为奠定了基础。
方圆文化引领的管理特色
方圆公司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铜匠精神和铜业文化,并通过文化引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是关于“炼铜就是炼人”的诠释。在方圆的企业文化中,有一句“炼铜就是炼人”,刚看到这句话时,包括王院长在内的很多人都不是很理解。在现场参观中,王院长看到码在仓库货场上的纯铜板后,顺手摸了一下,豁然开朗,一下子明白了企业文化中所讲的关于炼铜和炼人的联系。很多人都没有见过纯铜本来的颜色,那是一种玫瑰红,散发的金属光泽,不像黄金白银那样强势的向外发散,而是一种温雅的收敛,方圆所炼的纯铜,用手摸上去,就像是摸到小孩子的肚皮一样,至精至纯的感觉从指尖传递到心中,如同和谦谦君子的一次交流,只有纯度达到五个九才能有如此效果。至精至纯的品质,正是方圆铜匠所追求的。
炼铜就是炼人,更深层次上说,是炼的人心,是对事业、人生的感悟和升华,是锻炼、历练、磨练心智的一次修行。
二是管理与技术的定位。集团董事长崔志祥曾说过:管理和创新是支撑方圆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某种意义上讲,管理是对道的钻研,创新是对术的探讨。管理提升是一种总结、反思、致用的过程,是以人为对象的探讨,总结世界级企业的管理模式,简单来说管理就是企业哲学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相互作用的过程。而技术创新是对界限的突破,是一种从认知突破到有形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以科学和实践为基础的。如同方圆公司打破炼铜必须用煤的传统认识,打破世界冶炼史三步冶炼的行业规则,研发出世界上最先进的方圆两步法冶炼新技术。
中国企业要总结出自己的管理模式
最近读到石军先生在中国管理科学大会上做的题为《把握时代特点创新中国管理》的讲话,和中国质量奖设奖的初衷一致,就是要总结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切实有效且可推广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
我们非常熟悉的三体系管理是西方管理科学的产物,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却也是会遇到水土不服、断章取义、浮于表面的客观事实。我们熟悉的5S管理、精益生产管理、六西格玛管理都是起源于日本、美国等80年代左右各个企业成功发展的总结,卓越绩效标准更是总结了近百家美国企业的成功之道写出的通用标准。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客观看待这些管理方法,要虚心学习,但不能过于迷信,毕竟管理方法的有效性与民族文化、地域特色、人员水平息息相关。当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需要形成中国管理科学的阶段,这是中国顶级企业的历史责任,管理科学就是超级品牌文化,不仅仅是代表企业,更代表了国家。就如丰田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京瓷的阿米巴管理模式,为这些企业的市场开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日本制造贴上了高品质的标签。
方圆公司作为行业翘楚,理应在有色行业里摸索出该行业的管理模式,将企业快速发展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提炼,提升同行业管理水平,构建可借鉴、可推广的模式,在初级阶段,这些模式是以高品质产品、技术、标准的形式输出,例如方圆公司掌握的世界第四代冶炼技术,方圆公司生产的高品质纯铜,等等。
争创中国质量奖是一个拷问自我的过程,像是炼铜过程中最后的电解环节。王院长多次提到:争创中国质量奖的过程,对于企业的发展要比获奖贡献更大。集团董事长崔志祥也多次说道,方圆要享受这个创奖过程,要通过创奖不断发现问题,提升自己。中国质量奖和省长质量奖不同之处在于,省长奖是以卓越绩效标准来评比的,是针对问题写答案,而中国质量奖是道综合题,没有标准,任你发挥,但是要凸显:有经验、有成效、可代表中国企业的高度、可推广。
近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对品牌、标准、质量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特别提出:整合各相关领域质量发展财政政策,完善质量发展资金多元筹集和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攻关、质量创新、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荣获中国质量奖的单位,一次性奖励500万。对于这个奖金额度,其背后的意义更能引起关注,500万是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象征,是对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智慧给予的认可。
方圆的铜匠们,愿意为有色世界的发展,砥砺前行,贡献方圆智慧。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