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

2018年08月06日 8:35 682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如何从土地供给端发力,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自然资源部日前印发《关于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向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亮剑,强力破除土地资源无效低效供给,提高资源供给质量和效率,以改革举措切实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据悉,近年来,全国新增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减少,而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规模有增加趋势。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初步结果测算,2017年全国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约145平方米,远高于国家标准。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小组有关负责人指出,基于这一现实,今年自然资源部在分解下达地方的用地计划中,严控了新增城镇工矿用地,加大了农业农村发展用地安排,着力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其目的就是要落实中央关于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向地方传递鲜明的政策导向,推进土地利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有关负责人表示,创新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意味着今后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解下达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时,将把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数量作为重要测算指标,逐年减少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多和处置不力地区的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安排。下一年度的土地利用计划安排,将根据各地区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任务完成情况实行指标奖励和核减。

面对批而未用土地和闲置土地顽疾,《通知》给出了四剂“良方”:

一是规范认定无效用地批准文件。要求各省(区、市)组织市、县对已经合法批准的用地进行清查,清理无效用地批准文件。区分是否实施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分类处置,有效减少无效的用地批准文件。

二是有效处置闲置土地。要求及时调查认定企业原因造成的闲置土地,依法依规收缴土地闲置费或收回。对于因政府及有关部门行为及其他不可抗力造成的闲置工业用地,鼓励通过依法转让、合作开发等方式盘活利用。依照规划改变用途的,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按照新用途或者新规划条件重新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三是做好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调查确认。要求对于失效的和撤回的用地批准文件,由地方逐级汇总上报,部在相关信息系统中予以批准;相关土地在年度变更调查中按原地类认定,相应的建设用地规模、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相关税费等依然有效,由市、县人民政府具体核算。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对闲置土地数据进行确认,并要求明确处置原则、适用类型和盘活利用方式等。

四是加强“增存挂钩”机制运行的监测监管。要求地方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加强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运行情况的监测监管。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要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及处置情况纳入督察工作重点。对于工作推进不力或弄虚作假的地区,将依照有关规定发出督察意见,责令限期整改。

“实行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旨在调动地方积极性,倒逼各地进一步盘活利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形成节约优先的绿色发展导向。”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郭沛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