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光荣成为社会风尚
2018年05月03日 16:12 468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科技创新 作者: 方咸达
劳模和工匠是我们时代的精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首先要善于发现典型,而且一定要有群众基础,被群众认可。榜样激励的教育机制就在于榜样具有很好的感染功能、激励功能和号召功能,但要获得良好的激励效果也不是轻而易举地。如果树立榜样没有掌握原则和方法,不仅达不到激励员工的目的,还有可能引起员工的反感,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劳模大多具有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优秀“属性”。劳模精神是对工作精益求精、超越自我的不懈追求。要在企业内外广泛宣传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品质和高尚精神,给他们以应有的荣誉和地位,以点带面,弘扬正气,让普通员工工作有主心骨,既达到鼓舞人、教育人的目的,又可培养职工敬业爱岗、积极进取、无私奉献的精神,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尊重劳模、关心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让劳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搭建劳模成才的平台,在人才选拔上不拘一格,通过严格的育人、用人、评价、激励的人才培养机制,让优秀人才“迸”出来。在基层择能取材,大力选拨有觉悟、有知识、有经验、有担当的优秀员工充实到管理岗位。还要出台相关政策,提高劳模待遇、帮助劳模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特别要在劳模的政治待遇、职级晋升、学习培训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提高他们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从劳模中选拔人才充实到一线管理岗位。
员工是企业第一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应最高限度地发挥员工才能,点燃他们的工作热情。新时代更要呼唤劳模精神,我们要积极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导向作用,争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譬如建立劳模(工匠)工作室,让劳模(工匠)在传授技术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尽心帮助一线青年职工学习技能,拓宽员工的上升渠道和自我价值体现空间,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氛围,为企业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