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李建生的焊接人生
2018年04月16日 10:2 310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科技创新
“锅炉车间就是一个大熔炉,在这里经过高温和烈火的洗礼,才能锻造出过硬的好钢。”一位行业老领导曾经这样说过。
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简称中州铝业)第二氧化铝厂热电区域“国际焊接技师”李建生,就是在这个火热的大熔炉里脱颖而出的优秀代表。
李建生有多优秀?作为一名焊工,只要给他一道别人焊的焊口,他就能看出焊接过程中的优缺点;拿出任意一种碱性焊条,他只要焊接引弧就能分辨是由哪个厂家生产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也许,李建生天生就是干焊工的料。
1992年刚进厂时,李建生分配的工种是起重工,但当他看见别的同事在干焊接活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两块钢板用一根焊条就能接到一起?“电焊作业时发出的晶蓝色弧光在我看来是那样的美。”李建生说,“美好的事物,总给人强烈的吸引力。”
他迷上了电焊,工作之余,车间的边角废料都成了他练手材料。第一次,他把两块钢板摆放在一起,抓起焊枪就焊。结果不是被电弧“刺伤”了眼,就是焊条粘到钢板上拽不下来。再看看自己的“处女作”,那真是惨不忍睹。歪歪斜斜的焊缝像条“蜈蚣”一样歪七扭八,有的地方还把钢板“烧”了个洞。
“为什么我焊的工件那么丑?别人焊的却那么美?”李建生向有经验的电焊师傅请教。“手要稳住,心要沉下。你知道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如此,当焊工也是如此,所谓熟能生巧。”师傅看到李建生是个干焊工的好苗子,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他的疑问,车间领导也热情地鼓励他“好好学”,并把他从起重工转为了焊工。
唱戏的要调嗓子,练功的要扎马步,这说明基本功很重要。从那时起,李建生天天坚持练习电焊技术,中午别人休息他在练,下班别人走了他还在练,车间只要有焊工的活儿他就争着跟着别人干,没安排他参加活儿不要紧,他就拿着焊帽跑到现场,看别人是咋焊接的。这还不算,他还坚持每天用手托砖块儿来练习手腕的稳定性。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他终于可以稳稳地操控焊枪了。
能稳定操作焊枪了,李建生又开始向理论知识高地“攻击”。
当时,作为一名刚进厂不久的新人,李建生的工资也就200元,但他却咬咬牙、狠狠心,先后花了2000多元钱买来各种焊接书籍。书本上那些枯燥的理论,对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李建生来说,理解起来非常吃力。但执着的他却拿出蚂蚁啃骨头的劲头,给自己定下一条铁规:每天晚上坚持学习一个小时,把书上的重点、难点记下来,然后,在白天的实际操作中总结对照,加深理解。
通过长期的刻苦钻研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李建生积累了很多经验,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再到精通,李建生的焊接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并迅速成长为大家公认的焊接“牛人”。
危难之时显身手“牛人”当然得有“牛事”来印证。
中州铝业在4#锅炉点火试车时,某施工单位当时在场的一位焊工焊接的连接法兰一试车,漏了,赶紧补焊,再试,又漏,如此三番,劳而无功。
而锅炉点火迫在眉睫,连接法兰泄漏却成了“拦路虎”,如何应对?
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有一位领导一拍脑门:“忘了,忘了,快叫李建生来。”
“建生,行吗?”领导充满希望的眼光紧紧盯着匆忙赶到现场的李建生。“我试试。”围着现场转了几圈,又问了问法兰的材质,李建生心中有了数,“保证完成任务。”
滋滋滋……晶蓝色的弧光闪烁,只见李建生或平焊或立焊或仰焊,全神贯注,动作娴熟。十几分钟后,两道完美的焊口“闪亮登场”。
再加压打水试车,果然滴水不漏。“成功了。”在场的领导和职工欢呼雀跃,施工单位的领导也不由自主地冲李建生竖起了大拇指。
一直以来,在平凡的岗位上,李建生用自己掌握的精湛技能,将生产中出现的险情一次次化险为夷。这不,又一个新的难题摆在面前。
6#锅炉发生多处泄漏,严重威胁生产。刚停车不久的炉膛内热浪滚滚,“多停一分钟,就会多一份损失。”在做好安全防护后,李建生冲了上去。
泄漏点所在位置十分狭小,人在里面只能弓着腰、蜷缩着身子。没办法,他就干脆趴在管子上。由于管壁磨得太薄,他就小心地采取一点点儿堆焊的方法堵漏。最难对付的是管道背面、紧贴顶棚的那些漏点,眼睛根本无法看到。他灵机一动,找来镜子立在管道壁后,依靠镜面的反射查看漏点,然后把焊条伸进去点焊。他艰难地工作着,一干就是6个多小时。
然而,在上水打压之后,又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
由于管道磨损严重,在受热面的其他位置上又出现了新的泄漏点。此刻,一直坚守在现场的热电区域党支部书记刘世堂看着疲倦的李建生,心疼地让他休息会儿。可他只一句“早点儿让锅炉运行起来要紧”后,就又抢着在最困难、工作量最大的作业面上继续焊接,直到圆满完成任务。
坚守,来自那一份对企业的忠诚8#锅炉停炉检修,施工单位负责更换两台主蒸汽阀门,李建生负责审查所有焊口焊接工艺、探伤技术把关。
由于阀门备件尺寸、材质不同,位置所限等原因,更换过程非常困难。李建生深知主蒸汽阀门在生产系统中的重要性,不能出现任何疏漏,否则,锅炉就无法点火运行。
根据备件材质,他认真选择焊材,严格要求施工方遵循“焊前预热、过程保持恒温、焊后及时热处理”等焊接工艺,待温度降至50摄氏度以下时,再进行超声探伤,直到焊口合格。
整个更换过程中,施工单位分成两班轮流作业,而李建生五天五夜全程坚守现场,发现问题,随时协助处理,确保焊接一次成功。
“锅炉是高压设备,危险性极高。设备检修时,对焊接质量有着严苛的要求。李建生不仅用自己高超的焊接技术,屡破难题,而且对其他人的焊接作业也严格把关。”在刘世堂的眼里,李建生可是单位的“宝贝”,“这么多年来,我们车间的锅炉运行周期屡破纪录,李建生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那一本本鲜红的荣誉证书,也为他高超的水平提供着佐证:河南省张玮式创新能手、中国铝业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焦作市杰出工匠、焦作市首席员工、焦作市青工技术比武第一名、中州铝业十佳青年岗位能手……这些“高大上”的荣誉,他一一收入囊中。
成绩面前,李建生并没有停止追求新知识的脚步,而是不断汲取新鲜的营养来超越自己。凭着刻苦的学习和不断地历练,相继取得了架子工证、高压焊证、氩弧焊证等,成为全厂首位享受“一专多能”待遇的员工。
虽然取得了那么多闪亮的荣誉,可他仍一如既往地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责地工作者。“我是一名党员,党员就意味着奉献与忠诚。我要对得起胸前戴着的这枚党徽……”李建生用这样普通的话语来描述自己的人生追求。(申三中 杨儒庆)
责任编辑:杨净茹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