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新绿色理念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绿色治理研究中心在京挂牌
2018年03月27日 15:15 412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罗娜 徐国端
近日,由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的生态环境绿色治理研究中心在北京正式挂牌。
强强联合 用绿色治理惠及社会有色地调中心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地勘单位,主要优势一是拥有全国有色地质系统近60年来的地质及科研成果。二是拥有一支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技术队伍。目前,有色地调中心有教授级高工35人、博士(博士后)30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研究生培养基地的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人,成立至今已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三是对全国有色矿山企业情况较为了解,能精准把握有色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及需求情况,并与有色地勘单位有着天然的感情联系。四是高(多)光谱遥感技术可直接应用于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的动态监测,全天候、实时地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
江苏绿岩公司是成立于2003年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绿岩公司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绿色治理技术与资本市场的对接上。绿岩公司自成立后,现拥有数十项自主专利技术,这些绿色治理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绿化、矿区堆渣场及尾矿库生态治理、边坡生态防护与植被恢复、荒漠化治理、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水土保持、湿地环境修复治理和区域大气(雾霾)改善等领域。先后在吉林、山西、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云南、甘肃等十几个省份实施了数十项绿色治理项目,形成了多套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施工工艺。利用自主技术,他们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在国内实现了南方一年、北方一年半后免养护的新局面。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王寿成向记者介绍,联合设立这一机构是为了在我国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中形成“以自然的方式恢复自然”的全新理念。
“以河道、沟渠治理为例,水泥砌墙是非常普遍的做法。”王寿成说,“这一做法虽然解决了河道、沟渠岸坡的稳定性问题,但却阻断了水体与流经土壤间的自然交流,时间一长还可能变成一条臭水沟。”
如何让岸坡既有很高的稳定性又不阻断水土间的自然交流呢?生态河道治理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这一方法就是在对岸坡进行整修后,再在上面依次种植适宜的当地旱生、水生植物。这样,不仅解决了岸坡的稳定性问题,而且水生植物对水体还有一定的净化、美化作用,更节省了治理工程后期的绿化、美化费用。
“兰州到中川机场几十公里的高速路,绿化问题到现在也没有得到解决。”有色地调中心巡视员王志红说,“路旁的树栽了死、死了再栽,每年还要搭上不菲的维护费,但就是栽不活树。”
对这一问题,江苏绿岩公司总经理、生态环境绿色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波解释说,这主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他说:“兰州中川机场高速公路地处黄土高原,靠开挖黄土山而成。路旁基本为沉积千万年的细粒黄土,透水、透气性均较低,在开挖的树坑里栽树,其实就相当于在锅里栽树,根系蜷缩式生长,加之年降水量小,在这种环境下用常规方法是无法进行绿化的。”
正是基于对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要采用绿色方法的一致认识,两家单位决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设立生态环境绿色治理研究中心引领我国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走上绿色化发展的新道路。
以自然的方式恢复自然生态环境绿色治理研究中心设立后,研究中心的战略目标是围绕生态环境绿色治理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工作,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生态环境绿色治理技术研发基地,为生态环境绿色治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撑并发挥引领作用,将“以自然的方式恢复自然”的绿色治理理念成为业内的一致行动。
围绕这一目标,研究中心将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绿色治理技术的研发与升级,并及时将研发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化;积极跟踪和掌握生态环境绿色治理科技发展动态,为生态环境绿色治理行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同行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为生态环境绿色治理技术引进、创新提供保障,培养和培训所需的技术人才;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绿色治理行业主导技术的市场地位和技术变化趋势。
在实际工作中,中心还将通过生态环境绿色治理创新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生态环境绿色治理示范项目的实施,绿色治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与推广等措施,在我国形成生态环境绿色治理的新业态。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