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范委员:试点“研发代工” 打造产学研结合新模式
2018年03月20日 9:38 963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新闻资讯 作者: 罗娜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市场空间非常大,可以和很多行业深度的融合,包括有色金属行业。目前在金属(铝)基石墨烯复合材料、石墨烯空气阴极的千瓦级铝空气电池发电系统方面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但未来还是要做好基础研究,加快产学研结合。有色金属与石墨烯完全有可能碰撞出更大的火花。
对于未来石墨烯产业的发展,刘忠范委员也显得胸有成竹,信心满满。他指出,第一,制备决定未来,现在的石墨烯并不是理想的石墨烯,你制备达到的高度将是未来石墨烯产业的高度。第二,一定要考虑未来“杀手锏”级的用途,即要考虑石墨烯产业的深度发展,不能简单地作为工业味精使用,往涂料、衣服或者是水泥里面放,否则很难期待未来的石墨烯产业,必须找到真正的核心技术。第三,石墨烯产业发展可以有三种模式推进:一是碳纤维模式,需要用时间使石墨烯材料做到极致,壮大石墨烯产业;二是塑料模式,石墨烯在技术原理上各方面的性能都很好,有可能像塑料袋那样普及使用,极大地便利人们的生活;三是硅材料模式,石墨烯从材料角度来讲不仅可以做支撑材料、功能材料,甚至能做集成电路、信息化等科技产业的核心材料,用途极大。
“试点‘研发代工’,打造产学研结合新模式,是推进石墨烯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刘忠范指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基础研究队伍、全球最活跃的企业,但是,这两大板块之间并未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表现为非常低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量的科技资源浪费、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足,导致多数企业只能参与中低端产业的国际竞争。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之路,推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发展质量的必由之路。而“研发代工”是由科技研发机构针对特定企业的技术需求,组建由高水平专业人员构成的专门研发团队,面向市场需求开展订制化的技术研发。“研发代工方”与“企业方”通过全过程利益捆绑,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落地的无缝衔接。这是一个全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有望解决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难题。
刘忠范还进一步提出了他的几点建议。他认为,要尽快成立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开展“研发代工”试点;国家和相关行业及部门要制定配套政策,对研发代工机构给予倾斜支持;可以考虑在北京全国科创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中引入“研发代工”模式,以点带面,形成发散效应。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