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深空对地观测战略 加强遥感关键技术研发
高光谱遥感诊断与识别技术成功应用于地质精细填图
2018年03月19日 13:29 351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罗娜 徐国端
在高(多)光谱遥感信息提取中加入遥感图像基本特征诊断与最优模式识别分类技术后,人们在室内即可准确圈定不同岩性和岩体的边界,同步分析地质成矿作用中所含蚀变矿物,以及与构造、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日前,记者在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了解到,这一全球领先技术是由遥感地质专家张远飞教授的研究团队在继承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发展与创新构建起来并投入地质实际应用的。
张远飞教授表示,自2007年开始,研究团队就在国家“863”项目及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支持下,持续开展了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领域的应用研究,在高(多)光谱遥感信息提取方面,先后形成了不同自然景观区的个性化遥感信息提取技术、基于遥感“弱信息多层次分离”技术模型、未经大气校正高光谱数据的蚀变矿物提取技术、高光谱数据岩相及蚀变全岩信息提取技术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并研发出了配套的软件系统。由于不同自然景观区与地质背景下所产生的遥感图像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在全面分析总结以往成果时发现,利用常规技术所提取的高(多)光谱遥感信息与分类结果,往往会与野外实际地质体产生较大的偏差,降低了遥感信息对地质工作的预期效果。于是,他们在进行遥感图像信息提取之前增加了遥感图像基本特征诊断程序,并结合最优模式识别分类模型,构建了高(多)光谱数据岩相及蚀变全岩信息提取技术,并于2017年在实施的新疆哈密地区白干湖幅1/5万矿调项目中进行了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与人工野外调查形成的地质图件相比,高光谱数据岩相及蚀变全岩信息提取技术填绘出的图件中不同岩性和岩体的边界更为准确、客观,并能反映出蚀变与岩体、构造等之间的关系。因覆盖、调查线路布设而遗漏的小岩体,也能准确地填绘出来。
由高(多)光谱遥感信息提取组合技术再前置遥感图像基本特征诊断程序所构成的高(多)光谱数据岩相及蚀变全岩信息提取技术,不仅能实现绿色勘查,而且还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矿产地质调查向快速精准转变,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监测能力,更好地服务美丽国土建设。利用这一技术路线形成的地质图,项目组可提前锁定重点调查区域并重点开展野外查证,且不需逐条线路地调查,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并可用于综合地质研究。同时,因调查线路未穿越或覆盖而遗漏的岩体,也会一一显现出来。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