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点燃山野的梦想
记甘肃省领军人才、教授级高工张翔
2018年03月07日 13:55 1062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地质矿业 作者: 刘志宏
甘肃省地矿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翔现为甘肃省地调院副院长,是甘肃省领军人才,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甘肃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厅等专家库专家,获得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科技人员。
2013年5月,张翔获得第六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评委的推荐意见是:张翔同志在多年的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学术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拟开展的工作设想具备了良好的研究思路和前期工作条件,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张翔是从野外一线成长起来的优秀科技地质工作者。他完成的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甘肃省肃北县石板墩大型磁铁矿地质找矿》项目成果科技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甘肃党河南山金铜多金属矿找矿方向与勘查技术研究》成果鉴定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甘肃省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通过13个生油气盆地研究,预测页岩气总资源量13万亿~18万亿立方米,新增效益5.2亿~7.2亿元。通过钻井探获了17米厚页岩气层,为甘肃省陆相页岩气勘查奠定了基础。
1988年7月,张翔就读于西安地质学院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在甘肃省地矿局地质六队工作,先后任技术员、项目负责兼技术负责、总工办副主任,多次负责承担资料二次开发的研究和找矿工作。
常年的野外实践,勤奋忘我的工作,让张翔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那就是在野外实践中积累经验的同时,把课堂上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深入体会其中的奥妙,由此使他对成矿地质规律和深部找矿新理论、找矿新技术方面有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不论他在甘肃省地矿局区调队主持资料综合研究、找矿工作;还是在兰州地质矿产勘查院任项目负责人,他坚忍不拔,专心钻研,积极创新,不断进取。正是他这份执着和坚持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果实,他先后参加和主持了《甘肃省金川及外围铜镍矿成矿预测研究》《甘肃省天祝县青分岭金矿勘探》《甘肃省青龙山1:5万成矿预测》《甘肃省北板湾滩煤田普查》《甘肃省天祝县大滩钛铁矿普详查》《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等项目的工作;主持完成了《甘肃省卓尼县赛日欠金银多金属矿普查》《甘肃省临洮县张家沟水泥用石灰岩矿勘查》《甘肃省天祝县干沙河脑稀土多金属矿地质普查》等项目;参与《1∶25万昌马幅、酒泉幅区域遥感地质调查报告(矿产、地层部分)》编制等工作。
2004年9月,张翔任甘肃省地矿局二勘院总工程师。在二勘院这个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及其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居全省同行业领先地位的集体里,更加激发了他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
2005年,面对地质市场的萎缩和激烈竞争,他和院主管领导一起认真研究开发青海市场的可能性。他认为,青海省和甘肃省相邻,交通方便,市场较大。二勘院具有地质物化探承担项目的综合优势,逐步占领青海省地质勘查市场对今后的发展大为有利。2005年3 月31日,二勘院在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招标大会竞标中评为优秀标,取得青海门源县冷龙岭地区四幅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项目和五幅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此举的成功,为二勘院拓展地质工作的空间,开辟青海地质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6年,他任该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院领导班子认为,二勘院掌握着甘肃省95%以上的物化探基础资料,应该调整和优化找矿思路,开辟中祁连山、党河南山、阿尔金山、北山地区等找矿新区。张翔在院里的大力支持下,挑选了一批年轻有为、技术好、责任心强的骨干人才组成了各个项目组开赴河西地区。他也身先士卒,和大家一道爬山涉水,足迹踏遍了陇原大地主要成矿区带。通过对西秦岭成矿带、北祁连成矿带、北山成矿带以及中祁连造山带古地层的研究,对矿带的展布特征和富矿层位进行了定位,先后发现了大中型矿产地6处,进一步评价认定的矿产地4处。
2008年,二勘院与西北矿业公司联合开展了《甘肃省肃北县-阿克塞县党河南山综合异常查证》风险勘查项目。张翔在项目设计审查时指示项目组,对中晚远古代地层要注重沉积变质型矿床类型的突破,重视黑色金属元素的查证。仅仅一句话,就为勒诺尔铁矿的面世提供了契机。通过3年的勘查,经资源量估算,全矿区铁矿石资源总量9846.60万吨。德勒诺尔铁矿床的发现,对于今后在祁连造山带中元古代地层中寻找沉积型铁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年,张翔多次深入矿区对贾公台金矿进行详查,通过几年的地质勘查工作,在贾公台金矿区圈定地表金矿体21条,盲矿体33条,使贾公台矿区金矿体总数达到54条。到2013年底,贾公台金属量24594.39千克,为一大型金矿床。
作为甘肃省目前投入最大的地勘基金项目的安南坝青沙沟锰矿区,张翔给项目部提出了物探工作要先行,地质检查要跟进,物探与地质要紧密结合,强化异常查证力度的要求。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全矿区共圈出2个矿体群61条矿体。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工业指标估算矿区锰矿石资源量为2878.4万吨,基本查明青砂沟锰矿为大型锰矿床。与此同时,上坝金矿、簸萁沟金矿、红星山铁矿、红柳疙瘩井钛磁铁矿等一批重大地质找矿成果为二勘院地矿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8年,二勘院“肃北县红星山铁矿详查”获得了甘肃省地矿局找矿成果找矿三等奖;同年“甘肃省礼县上坝金矿普查”项目,获甘肃省地矿局找矿一等奖。2011年,“甘肃省肃北县贾公台金矿详查项目”获得了甘肃省地矿局找矿成果二等奖;同年“甘肃省肃北县石板墩-德勒诺尔铁矿普查”获得了甘肃省地矿局找矿发现特等奖。
2012年8月,因工作需要,张翔调往甘肃省地质调查院任党委委员、副院长。作为院主管技术的领导,张翔在找矿实践中认识到,人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他依托地质项目和科研课题,结合实际制定了内部和外部培训计划,每年投入足额培训教育经费,举办各类培训班,职工培训率达90%以上。他还不断购进技术领先的物探仪器设备,为达到“攻深找盲”找矿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提供有力的保证。
2014年甘肃省政府启动了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同年甘肃省地质调查院申请了“甘肃省页岩(油)气有利目标选区基础地质条件调查”项目。2015年根据甘肃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地调院编制完成了《甘肃省页岩气有利目标区选区研究》和《甘肃省页岩气资源调查评价总体实施方案》,为甘肃省页岩气勘查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依据。
主管业务的副院长张翔和地调院其他科技人员坚持在河西走廊中小盆地群开展新区、新层系、新类型的页岩(油)气研究工作,总结出生油岩系和储油层具有多沉积凹陷、多生油中心、多次油气运移-聚集、多油藏类型的特点。通过这一研究成果,优选出鄂尔多斯盆地、武威盆地、敦煌盆地等作为首批开展页岩(油)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的盆地。
2016年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在武威盆地大靖凹陷实施的武页1井钻至1128.37米处见到了17.72m厚的富有机质页岩层。2017年8月15日,甘肃敦煌盆地野外钻探现场钻机轰鸣、转盘飞转。当甘肃省有关专家现场点燃解吸出的页岩气时,一团蓝色而明亮的火焰不停跳跃着,现场人员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次敦煌盆地页岩(油)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的重大突破,对全面评价甘肃省页岩气的资源前景及推动页岩气资源勘查开发利用都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在勘探现场,张翔详细介绍了敦页1井井位选择中攻克的技术难关和项目进展,他说“我们就坚持一个理念,那就是要用全院业务水平最好的人员、最好的装备,组织最好的团队,全力以赴地做好这项工作。用‘三新’理论开辟河西走廊中小盆地群页岩气勘查新靶区,探索河西走廊中小盆地群页岩(油)气资源的新类型、新层位,深入研究其成藏条件,为井位确定提供充分依据。”
这就是张翔,一个把地质找矿事业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人,一个用生命点燃山野梦想的人。“5·12地震”发生后,在余震不断、道路不畅情况下,他率领工作组赴陇南灾区慰问职工;在党员捐款时,他将1万元“特殊党费”交到组织。在多年的地质工作与实践中,他主持完成了国家级、甘肃省部级项目40余项,新发现大中型矿床11处。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局级找矿奖7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先后获得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甘肃省第四届青年地质科技奖;多次被授予甘肃省“青年岗位能手”“新长征突击手标兵”等称号;被甘肃省地矿局授予“十杰青年”“优秀党员”称号。正如2017年甘肃省科协副主席张炯慰问时称赞道:“张翔是甘肃省地质科技界的杰出代表。”
责任编辑:陈鑫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