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周评]国际铜价在大幅振荡中继续走高
2004年11月22日 14:56
56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新华周评]国际铜价在大幅振荡中继续走高
上周(11月15-19日)以LME三月期铜为代表的国际铜价在大幅振荡中继续走高,市场先在周一、周二大幅下挫近百美元,随后便迅速恢复上升走势,两个交易日内期铜价格上扬一百三十余美元,周末进行小幅调整后收盘于3076美元。从价格走势上看,市场已经开始表现出在历史高位区域内较易出现大幅振荡的特点,预计未来这一特点仍会保持下去。相对稳定的是LME三月铜和现货铜间的贴水,它近期主要运行于110美元至130美元区域,没有出现期铜市场那样的大起大落,处于强势阶段,它支持期铜市场保持强势局面。
近期,基金属走势出现一定分化。铜、铅、锌走势较强,纷纷表现出挑战年内高点倾向,其中铅价已经创出年内新高;铝、锡、镍走势较弱,基本处于横向振荡调整过程中。在基金属市场整体处于较大规模中期调整框架下,各基金属品种走势出现一定分化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比较正常的,但若一半基金属品种结束中期调整,价格进一步上扬,而另一半则继续保持调整走势,则可能性不大。因而从中短期角度看,期铜价格进一步走高将会受到限制,年内高点3177美元将会成为中短期内价格走高的极限。
宏观基本面上,美国经济咨商会10月领先经济指标为115.1,较上月下降0.3%,较此前市场预期的下降0.1%略差一些。美国10月工业生产较9月增长0.7%,远高于9月增长值0.1%,也高于市场预期的增长0.3%。美国10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长0.6%,高于9月的增长0.2%,也高于之前市场预期的增长0.4%,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仅上升0.2%。美国10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增长1.7%,远远高于9月的增长0.3%,也明显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增长0.5%,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PPI增长0.3%,也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增长0.1%。
在上述数据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CPI和PPI双双走高。前期高企的能源价格是导致CPI和PPI上升的主要原因,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滞后的反映。如果未来能源价格继续高企,必会对美国及全球经济产生更多负面影响,铜市场也必将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相关影响,值得关注。
从COMEX期铜头寸报告看,总持仓量由上期的75539手增加到本期的80861手。其中非商业多头增仓3020手至25259手,空头增加1590手至9220手,净头寸为多头16039手;商业多头增加627手至少33666手,空头增加2014手至56454手,净头寸为空头22788手;非报告头寸净持仓为多头6749手。在历史高位区域,形成商业空头与非商业多头及散户多头对峙局面,是铜生产商愿意看到的情况。铜生产商在享受高铜价带来的收益时,非商业多头及散户多头承担了此中潜存的价格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后续买盘乏力,那么将较易形成多杀多的不利局面,这种情况在今年年末或明年年初发生的概率较大。
就LME三月铜日K线图表观察,期铜价格已形成二次冲高的走势,期铜价格和短线指标都再次走高。单纯从现在的技术面情况分析,短线上期铜价格和短线指标皆有继续走高的空间,3089美元成为阶段性高点的可能性不大,铜价或有上探年内高点3177美元的可能。尽管无法准确预测会在什么时间形成二次冲高的阶段性高点,但从当前各方面形成看,时间应该不长。
关于本周(11月22-26日)及未来中短期内铜市的价格演变情况:期铜市场短线走势较为强劲,市场正处二次冲高过程中,此时铜价较易大起大落,谨慎为宜。(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附:LME三月铜上周(2004年11月15-19日)交易数据:
-------------------------------------------------------
开盘 最高 最低 收盘 涨跌 成交量 持仓/增减 库存/增减
3020 3089 2920 3076 +59 287904 172250/+4446 64025/-4500
-------------------------------------------------------
新华社环球财经专线分析师:张世彤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