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龙王顶尾矿库完工记
2017年11月30日 10:11 452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科技创新
11月22日,初冬的暖阳斜照在60多米高的安徽铜冠(庐江)矿业公司龙王顶尾矿库大坝上,山岙里一片寂静。坝底墨黑色的管道在静静流淌着尾砂,仿佛诉说着对矿山的思念。
这一切有力证明:铜冠(庐江)矿业公司龙王顶尾矿库主坝主体工程已全部竣工。这不仅是龙王顶尾矿库项目部建设者的功劳,也是铜冠建安公司建设史上一大创举。
从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由于尾矿库征地问题,当地村民与矿山和政府展开了拉锯战。堵路,阻挠,已成为日常工作的常态。不仅耗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工程受此影响常被搁浅,工程进展被严重滞后。“征地牵涉到赔偿问题,复杂的矿农关系令人棘手且头痛。”龙王顶尾矿库项目经理王震宇说。
笔者在该项目部提供的长达8页因村民闹事停工的施工日志上看到:从2014年到2015年长达两年时间里,累计停工就长达750天。原计划2015年12月20日工程就要完工,可是拖到2016年上半年仍然未能进行大规模动工建设。
“在村民堵路阻挠工程建设期间,我们始终依法合规应对,保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从不盲目对着干。一旦闹事村民散了,我们马上组织人员突击干,不管白天还是黑夜。”王震宇说,闹事一直断断续续到去年10月份征地结束才得到缓解,但距离铜冠(庐江)矿业公司投产只有9个月时间。
2017年7月1日是铜冠庐江矿业公司建成投产之时,也是龙王顶尾矿库试排砂之日。要想在9个月时间去完成原定15个月的筑坝工程量,这对铜冠建安公司龙王顶尾矿库项目部全体人员来说既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挑战。
项目进入倒计时状态。挖土,筑坝,破碎带处理,排洪系统建设,7500米管道安装工程等宛如雨后春笋,各项工程火速动工。白天,机器轰鸣,人声鼎沸;夜里,灯火如昼,车流不息。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大干场面。
“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不仅关系到铜冠庐江矿业公司按时投产,也关系到铜冠建安公司企业形象。”该项目部经理王震宇说,“我们公司首次承建一次性碾压堆石坝尾矿库,而且是大型尾矿库,必须要一炮打响。”
据悉,安徽铜冠(庐江)矿业公司“龙王顶尾矿库”是一座三等山谷型尾矿库,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库内取料筑坝,增加库容405万立方米。终期总库容1561万立米。该尾矿库包括1个主坝、2个副坝组成,坝址总面积为14万平方米,坝体总填筑量为350立方米。
其实,龙王顶尾矿库坝建设过程中,不仅面临着复杂的矿农关系,还要面对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等难题。
施工技术是道“坎”。由于此尾矿库属一次性构筑碾压式不透水堆石坝,施工要求高,对铜冠建安公司来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该公司派出人员就到集团公司内外进行学习取经,回来后集思广益,反复对施工方案进行讨论,不仅要了解别人施工技术、施工程序、施工经验,还要因地制宜,消化吸收,博采众长。
安全是道屏障。“安全上不能出现任何纰漏,否则欲速则不达。” 施工负责人高清说,从去年7月份正式大规模坝内挖土方,到10月份正式砂石筑坝,再到今年初开工砌毛石。“不少项目是高边坡作业,人命关天。安全工作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们管理人员日夜坚守在现场,和施工人员同时上下班,这样做心里才踏实。”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打造精品工程。龙王顶尾矿库项目部把质量办公会、区域负责人碰头会开到项目现场,现场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安排、协调、解决工程质量问题。在施工中,实行全过程控制,跟踪资源、采购、施工、监测等全过程监控,全力打造“百年大计”的精品工程。
工程进展一刻也不能耽搁。尽管在施工期间经历炎热夏季和隆隆寒冬,铜冠建安公司派出一批年富力强、精干的管理人员,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工程进展。最高峰时,有近百台大型机械设备和数百人作业人员齐上阵,咬定目标不放松,日筑坝量最高时连续突破3万立方米, 9个月时间完成堆坝370万立方米;6个月时间内完成砌毛石量达4.5万立方米……
尾矿库能按时完工了,但连接矿区与尾矿库的管道没有安装完成也是徒劳。7500米长的管道铺设,不仅要穿越村庄、农田、水塘,还要经过山坡、沟壑和公路,真是困难重重。在水塘中浇铸水泥桥墩,在农田中架设天桥,在沟壑中架空作业……原本不算复杂的三条平行管道铺设也因地理环境复杂而变得异常艰难。正常半年能完成的工作量,他们却苦苦的干了13个月。
英雄创造历史。铜冠建安人靠奉献,历经千辛万苦,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更靠智慧,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创造了尾矿库建设史上新业绩。
(夏富青 李海波)
责任编辑: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