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技师的电解情怀

2017年09月04日 10:54 222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科技创新

 

——记青海省首席工人技师蒲科林

 

日前,由青海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选的19名2016年“青海省首席工人技师”新鲜出炉,这是青海省实施首席工人技师选拔以来诞生的首批首席工人技师。中铝公司青海分公司第二电解厂生产管理一部主办蒲科林的名字赫然在列,当我兴奋地将这个好消息告知蒲科林时,电话那端传来非常简洁而淡定的声音:“哦,知道了。”面对蒲科林这种淡定的态度,让我非常想去了解他如何能成为青海省首席工人技师?他背后有着怎样的钻研和拼搏?

学习增才干

在蒲科林的履历上,一长串的荣誉格外亮眼:2013年获得中国铝业“青年文明号”;2014年获得中央企业“青年文明号”;从2000年开始,4次获得分公司 “技术能手”称号;5次获得“先进生产工作者“……当我看到这些成绩的时候,我似乎明白了他所表现出的淡定,实际是荣誉等身,居功不傲。

蒲科林刚参加工作的那会儿,还只是个18岁的小伙子,对铝电解知识一无所知,每次看到老师傅们动作利落地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难题,他都流露出羡慕的眼神。面对这些钢铁大家伙,他时常想它们到底藏着怎样的奥妙?刚上班的时候他没少琢磨,可是工作中总是不得要领,直到有一天参加分厂举办的知识竞赛,他叹服了。那年,为了激发青年职工学习技术的热情,蒲科林所在的第一电解厂举办了铝电解知识竞赛,勤奋好学的他有幸和其他3名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青工安排在一组。比赛中,大学生青工丰富完备的理论知识和他们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给了他前所未有的震撼,而自己在那场竞赛中只答对一道题,让他不仅汗颜,而且知道了知识的差距,从那时起,蒲科林暗下决心:“既然选择电解这条路,就要一直走下去,走他个朝霞满天!”

有了追求理想的目标后,蒲科林开始勤奋钻研铝电解知识,白天他在槽旁用心做到当好一个电解工,捞炭渣、测电流、熄效应;晚上,他捧着《大型预焙电解槽详解》《铝电解》等书籍,从最基本的电解槽构造开始学习,一步步了解与他朝夕相处的电解槽有怎么样的特点;第二天,他还有计划地选取一两台电解槽对前一晚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和实践,就是这样的如饥似渴地学习,短短的几年时间,他的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他4次走上奖台,荣摘分公司铝电解“技术能手”的桂冠。

实践见真知

2007年,蒲科林所在的工区,出现技术条件不合格,槽况不稳,尤其是分子比居高不下的情况,蒲科林和工友们尝试了各种办法依然没有凑效。工区指标下滑,作为工区长蒲科林难辞其咎。该厂领导果断撤换工区长,将蒲科林“下放”至生产二班成为副班长,在工友们深感惋惜的时候,蒲科林并未怨天尤人。

他静下心,潜心观察各区技术条件的保持状况及电解槽运行情况,期间认识到前期自己工作的失误在于分子比这一关键技术条件的稳定保持,总结优胜工区长对分子比的调整方法。带领工友们依据槽运行曲线的变化调整设定电压和氟盐投量,从而精细调整分子比,每天他都蹲守在槽旁,时刻关注槽况,走在路上蒲科林脑子里闪现的都是运行曲线。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班组分子比合格率在工区对标中稳居第一。蒲科林及时与其他班组分享调整分子比的经验和方法,使得整个分厂的技术指标整体提升。

这段经历让蒲科林对“实践出真知”有了切身体会。领导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不但让蒲科林担任了三工区工区长的重任,还让他兼任了指标最差的二工区工区长,将扭转该工区被动局面的任务交给了他。这一次,蒲科林同样不负众望,二工区在较短的时间里迎头赶上,一举摘掉了“最差工区”的帽子。

创新赢未来

暮雪千山,才能山花烂漫;厚积薄发,才能决胜千里。尽管在技术指标、操作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蒲科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公司电解对标中也多次被树为典型,但是,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他,并不满足内部对标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将对标延伸到与中铝内部全槽型先进指标开展对标,认真分析差距所在,学习先进系列的管理控制经验,进一步查补短板、深挖内潜,缩小与先进指标的差距。通过深化对标,2016年度,蒲科林所在的工区在中国铝业84个工区对标活动中名列前茅。通过持续对标,他带领的工区原铝交流电耗、电流效率、平均电压、阳极毛耗等指标保持中铝全槽型先进行列。

在电解战线上奋战20余载,作为技术型人才,蒲科林深知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多年来他结合工作实际大力开展自主管理创新,总结出“三定一盯”特色管理法,以定制度、定目标、定落实措施为主要内容,强化工区节能减排的管理基础;总结出的“三勤、四多、一必须”“阳极交换六步法”等特色管理法,在节能减排、降本增效工作中发挥了良好作用。 

2016年度,他所在的工区年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较公司考核指标提高15.95吨/年.人;原铝液直流电单耗较计划指标降低226.24kWh/t.Al;阳极毛耗较考核指标降低8.24kg/t.al;原铝99.70以上率比计划指标高出5.09个百分点;原铝液制造成本较考核指标降低56元/吨,节约成本110万元。 

28载春秋,从对电解知识的一无所知成长为青海省首席技师,蒲科林将当年的“走他个朝霞满天”的理想一步步脚踏实地去现实。他说:“学习永远在路上,我的过去和青铝无法分割,我的未来更和青铝荣辱与共。”

 

(王红)

责任编辑: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