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看盘]经易期货12月2日上海期铜技术解盘

2004年12月03日 8:26 64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经易期货12月2日上海期铜技术解盘   12月1日,伦敦期铜收高。2日,上海期铜高开,多方试图将期价推高,但曲高和寡,市   场恐高心理依然较强,成交量难以有效配合,下午开盘后,在多方获利平仓盘的打压下   ,期价快速跳水。主力合约CU0501以30150元/吨开盘,最高30230元/吨,最低29930元/   吨,终盘收于29950元/吨,与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持平,日K线图收出带上下影线的小阴   线,成交量急剧萎缩,当日成交39648手,创出10月18日以来新低,总持仓减少2354手   ,剩余121688手。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最新公布的半年报中表示,预计中国经济仍将快速成长,   2005、2006年度中国的GDP年增率预估值分别为8%和8.5%。11月30日,美国政府公布的   数据显示,美国今年夏季经济增长幅度高于初步数据,原因是消费支出以及商品海外销   售增长。美国商务部公布,美国7-9月份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折合成年率的增幅为   3.9%,高于初步数据显示的3.7%。12月1日,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FED)称,美国经济在   过去的一个月中继续增长,就业市场情况改善,同时企业借贷增加。尽管出口增长大幅   放缓,但由于商业投资增长且库存激增,欧元区第三季度经济仍保持增长。欧盟统计局   12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欧元区经济较第二季度增长0.3%,较上年同期则增   长了1.8%。以上信息显示,中国、美国、欧洲的经济依然向好,呈稳定发展态势,继续   对目前的铜价走高构成支持。   本周,国内铜现货价格高位盘整,12月2日,上海地区1#电解铜价格小幅上涨,成交区   间为31950-32050元/吨。截至11月底,伦敦、纽约以及上海三大交易所铜库存降至   129985吨,是八年来的最低水平。   12月1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收高,受美元兑主要货币继续下滑影响,基金获利   了结限制了期铜升幅。三个月期铜晚场综合交易收报3122.5美元/吨,上涨22美元。1日   伦敦铜库存再减200吨至59775吨。   12月1日,受美国联邦机构公布的商业油品库存数据高于预期影响,原油市场遭遇了大   范围的抛售。纽约商交所,基准的一月原油期货收盘下跌3.64美元,至45.49美元/桶,   盘中一度跌至45.35美元/桶,这是3年来原油期货单日最高的单价跌幅。伦敦国际石油   交易所布伦特原油及柴油期货收盘也大幅下挫,一月布伦特原油合约下跌3.20美元,至   每桶42.31美元。   美国供应管理学会称,11月份制造业活动指数升至57.8,高于10月份的56.8。标志着制   造业连续18个月实现扩张,显示美国11月份制造业活动加速增长。供应管理学会称,市   场紧密关注的就业指数11月份升至57.6,10月份为54.8。11月新订单指数从上月的58.3   升至61.5,生产指数从10月的58.9下滑至57.0。 价格指数11月份为74.0,10月为78.5   。 常被视为未来活动领先指标的ISM库存指数在11月份为50.7,高于10月的48.2。   11月30日,智利国家统计局表示,10月智利铜产量为485458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3.8%。   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商--智利Codelco铜公司正在评估进行全面合资,逐步提高铜产量,   以迎合全球铜需求猛涨的需要。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向好,国际国内铜库存处于历史低位,美元继续走软,国际原油期   价大幅回落,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利好,均对目前的铜价走高构成支持,较高的铜价和   生产利润趋势国际国内铜生产商提高产能大幅提高产量,制约着国际国内铜价的上涨空   间。技术上看,上海期铜501合约受到2004年3月29日和10月11日高点连线的压制,MACD   指标顶背离,技术上有调整的要求,投资者要注意控制仓位和风险,把握市场节奏,滚   动操作,多单注意择机获利了结,逢技术性调整买入。   经易期货青岛营业部    刘士君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