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垃圾分类经验值得借鉴
2017年05月17日 9:3 224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科技创新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垃圾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回收等流程,但源头的垃圾分类投放是关键环节。笔者认为,垃圾分类能否有效推进,关键要看有没有给居民分类投放提供便利。
从居民垃圾分类投放这个源头看,笔者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垃圾分类过于粗放,部分地区把垃圾笼统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以可回收垃圾为例,塑料、纸制品、金属制品、玻璃等都包含在内,粗放的分类方式会给居民分类造成一定的选择困难。二是我国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理解还不到位,将废旧电池当成有害垃圾、将旧衣物当成可回收垃圾的现象经常发生。
针对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第一,垃圾分类需进一步细化。粗放的垃圾分类方式会给居民投放垃圾造成困惑,垃圾分类越细越容易操作。以日本为例,日本并没有将可回收垃圾一起打包,光瓶罐类就分为塑料瓶、玻璃瓶、金属罐等类别,采用分时、分批运输。虽然在运输时会带来一定不便,但是居民分类投放、垃圾分拣等环节就相对容易可行,对形成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有一定促进作用。
第二,垃圾分类应指示鲜明、简单易懂。地方在设置分类垃圾投放点的时候,应该将各种类型的垃圾在显眼位置进行标注,同时以图文的形式进行说明,让居民一目了然。同时,要根据垃圾量进行垃圾箱的配置,如塑料瓶体积较大,就应该多配置相应的垃圾箱,以免居民因为无处可扔而随意丢弃。
第三,垃圾分类要循序渐进。日本的垃圾分类举世闻名,但也是经过40多年的努力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当下,我国一些地方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贪快求全,一开始就以可回收垃圾全收集作为目标,不太符合实际情况。应该由易入难,先将易回收的垃圾分离出来收集回用,等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一定基础后,再逐步深入。
第四,生产厂家应该积极响应垃圾分类政策。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厂家特别是饮料生产厂家在产品包装上印上可回收的字样,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日本,不同材料的饮料包装瓶会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再配上对应颜色的垃圾桶,居民可以很容易进行分类投放。因此,地方政府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生产厂家的指导,如设立准入制度等,要求厂家配合垃圾分类工作。
责任编辑: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