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兴:20载心血成就利剑飞天
2017年05月16日 9:29 536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汪恒玉 冷建伟
“能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央军委政治部授予的‘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我感到非常荣耀,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洛铜全体科技工作者的荣耀。”5月10日,中铝洛阳铜加工公司技术中心科研开发科主管工程师黄国兴对笔者说。
二十年磨一剑。年近五十的黄国兴为研发航天发动机专用材料,填补国内同类材料的空白,倾注了自己的心血。
1989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黄国兴被分配到洛铜技术中心,28年的金属材料压力加工实践,他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
上世纪90年代末期,洛铜作为国内首家介入研发航天发动机耐高温材料的厂家,初出茅庐的黄国兴凭着专业技术能力,担任了高性能航天发动机专用材料研制项目的责任人。
面对没有现成的技术标准和工艺参数,黄国兴一头扎进熔铸车间,从熔铸、材料加工及铬含量对材料性能影响,进行上百次的试验,终于掌握了成分控制及淬火时效强化等关键技术,确定了高性能材料合金成分及最佳生产工艺,同时,制订了材料验收标准。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黄国兴的努力下,多个牌号、20余种规格的产品,所研制的高性能航天发动机材料经用户阶段试车试验,终于满足了高性能航天发动机的使用要求。
“搞研发,就像在一张白纸上作画,没有一条现成的路子可循,同时又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路。”黄国兴说。
2000年以来,黄国兴又承担了铜合金专用材料及工艺的研究,作为项目责任人,他查阅资料、深入实验车间反复对合金成分设计进行优化,所研制的产品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高温抗软化等综合性能,同时,又制订了产品的企业标准和工艺规程,产品满足了大推力高性能航天发动机的使用要求。
“产品的升级换代,对材料研发人员来说,是挑战也是动力。”黄国兴就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
2008年,根据国家对航天发动机耐高温新材料的新需要,黄国兴又担纲承担了研发这种替代进口材料的研发任务。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黄国兴连续两个多月蹲守在炉台前收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经过反复分析,克服了材料的氧化夹杂、强度偏低易变形、化学成分的精准控制等关键技术,先后为用户提供了多批次的产品经过试车考核,满足了高性能航天发动机工程化研制和使用的需要。
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心脏”部位载着由洛铜研发的航天发动机用耐高温材料遨游太空时,这种全流程自主研发和生产,填补国内空白的新型材料,饱含了黄国兴的心血。20载辛勤耕耘,黄国兴不仅成就了利剑飞天,也为他的职业生涯添上靓丽的一笔。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