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论]首创期货:12月6日期铜高位振荡

2004年12月07日 9:40 50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分析评论]首创期货:12月6日期铜高位振荡 一、行情回顾: 上周五,欧元兑美元再度创出新高,刺激逢低买盘和贸易买盘的介入,LME三月期铜继前一日的暴跌之后出现反弹,库存进一步下降以及现货升水坚挺对市场继续提供支撑。铜价收盘报3028美元,较前一日收盘涨38美元。伦铝上周五小幅收涨1美元,但盘中振荡幅度明显加大。LME三月期铝日低点下探至1782.5美元,收盘报1811.5美元。成交放大。 本周一沪铜出现弱势整理行情,伦铜的小幅反弹对沪铜带动作用有限,大多数合约均小幅高开后走低。现货升水继续对近月合约构成支撑,并使盘面呈现近强远弱、近涨远跌的格局。多空分歧仍旧很大,主力合约沪铜502增仓9千多手,盘中高点为28190元,收盘报27940元,跌40元。成交一般。沪铝则在持续而温和的空头回补买盘推动下小幅上扬,但成交清淡。主力合约沪铝502报收于15720元,涨50元。 二、走势分析: 6日沪铜走势振荡,虽未能延续上周五的跌势,但盘中高位获利平仓盘以及远月逢高抛盘明显制约了铜价的反弹高度,也显示了市场目前偏空的情绪。而当天上海华通现货铜价下跌至31240元,对沪铜0412合约升水值由上周五的500元缩减至200元,现货铜市的疲弱进一步助长远月投机抛空的信心,并使得近期已创历史高位的跨月逆价差进一步拉大。 对于期铜市场后期走势,笔者依然认为,由伦铜引发的此次暴跌行情,更多的来自于美元走势波动以及期铜技术性调整之需要,鉴于目前铜市场多头主力控盘的基础-供应紧张和美元弱势两大因素尚未有根本动摇,加之LME三月期铜关键技术支撑位犹在,故目前言顶仍为时尚早,进一步的市场趋势尚需观察。尽管我们仍然维持“短线振荡、长线看空”的思路,但在主要顶部信号未予确认之前,盲目的杀跌无疑不足取,尤其是在沪铜高额逆价差仍然存在的情况下。 上周周评中提及的判断基金持多意愿是否改变的三大信号中,其一是现货升水动态。上周五伦铜现货对三月期价升水值仍维持在129美元高位,只要短期未能根本性跌破100美元,则现货紧张状况仍可维持,并对期价继续构成支撑;其二是基金持仓动态。截至11月30日CFTC公布的COMEX期铜持仓数据显示,基金期铜净多头寸继续增加至2.8万手,且在12月2日铜价暴跌前两日的COMEX及LME总持仓并未有明显的变化,说明基金目前尚未表现出主动性减仓或翻空迹象;其三,欧元兑美元的汇率变动。美国双赤字问题以及部分投机资金从原油市场向外汇市场转移成为了美元持续走弱的主要原因。上周基于日本对汇率干预的预期导致美元出现短暂反弹,并引发了伦铜高位深幅回落。但上周末美国劳工部公布了远低于预期的11月份非农就业人数报告后,美元再次大幅下跌,欧元兑美元盘中再创历史高点1.3460美元。日K线图表再拉一根长阳,将近五日来的高位平台整理一举突破,彻底扭转了上周四的颓势,并在技术上使欧元兑美元进一步上冲的空间大大拓宽。如此强劲的技术走势,无疑仍会给铜市基金继续持多的信心。笔者倾向认为,此宏观因素极有可能令期铜顶部运行的时间进一步延伸。 技术上,短线行情能否走强,要看3040美元一线的阻力位表现,如果很快被向上攻破,则铜价仍有望延续此前的振荡冲高之势,否则市场将在短时的停顿之后,继续向下测试支撑;中短线市场关键支撑位在2930美元一线,这也是顶部振荡区多空力量对比转换的分水岭。而市场完成牛熊转换的关键技术位则看2750美元,若此价位被有效向下突破,则为长线抛空的确认信号。 铝市场方面,上周美元反弹伦铜大跌并带动伦铝高位下挫,也使基金短线拉高之意夭折,并使LME三月期铝价格重回1770美元至1830美元间。但近日持续下降的铝库存及低位企稳的现货升水均对期铝价格的再度冲高有利,日K线图表上则收出一根长下影小阳线,配以成交量的放大,预示短线伦铝仍将再度上攻1830美元阻力位;沪铝低位抛盘力量明显减弱,空头回补成为支撑铝价回升的主要力量,短线仍有可能继续小幅上攻。但年底之际政策面利空因素未明朗之前,市场难以聚集相对稳定的追高能量,沪铝502合约在16000元一线仍存在较强阻力。 三、操作建议: 鉴于目前沪铜仍处高位振荡区域的下沿,故短线不宜杀跌。投资者仍可持日内短线操作思路,高抛低吸;若隔夜持仓,可逢高建少量空单,尤其是在市场累积一定涨幅之后。 沪铝短线操作。 (以上分析由首创期货研发部宋立波提供,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