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市分析]金牛期货:从铜精矿市场的逆转看精铜供需紧缺

2004年12月08日 10:24 98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铜市分析]金牛期货:从铜精矿市场的逆转看精铜供需紧缺   最近几个月来发生在铜精矿市场上供需状态的急剧转折,已经超乎所有人的预期,无论是其速度还是其广度。2003年底2004年初全球铜精矿市场供应紧张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而时隔不久,现如今供需状况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简直有天壤之别。分析这种转变的成因及其所带来的后果,对于透析目前异常紧张的精铜供需现状,或许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铜矿加工费的大幅飚升,标志着铜矿产量的快速增长。衡量铜精矿供需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铜精矿加工费(TC/RC)的高低,通常铜精矿加工费用高于每吨80美元就意味着市场供过于求。今年早间铜精矿加工费用大约为每吨40美元甚至更低。几个月以来,全球铜精矿的加工费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陡然上升。   从2004年第一季度以来, 矿产量大幅上升,超过了冶炼商的需求能力,现货期限的加工费也随之剧烈上升。欧洲最大的铜冶炼厂北德金属(N.A)在今年8月初敲定的2004年7月到 2005年6月份的年度合同加工费用为每吨60-65美元,而到8月底时所敲定的现货铜矿加工费就大幅提高70%之多,达到每吨106美元/每磅10.6美分;而到9月初时,其所敲定的现货加工费进一步提高到每吨110美元/每磅11美分。目前,大多数亚洲地区的铜冶炼商陆续完成了同澳洲、南美等地区铜矿的2005年度加工费合同谈判,其所获得的加工费约为每吨85美元/每磅8.5美分,大都实现了在2004年度基础上的翻番,其中还包括了价格参与条款(PP);中国冶炼企业今年在铜精矿进口加工费上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年初还在每吨10-20美元/每磅1-2美分左右的历史最低水平苦苦挣扎,许多企业的进口加工陷入严重亏损的困境,而下半年则柳暗花明,加工费节节攀升,目前达成的进口交易已经达到135美元/吨和13.5美分/磅,据称接下来将向150美元/吨和1.5美分/磅的目标努力。目前的现货铜精矿加工费水平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996年达到的142美元/吨和14.2美分/磅的记录高点,因为作价方式的改变。   造成铜矿产量的急剧增加及其加工费用戏剧性反转回升的主要因素是,1, 印尼Grasberg铜矿在去年12月发生山体滑坡事故之后,于今年4月份恢复正常生产;2, 全球其它铜矿也逐渐恢复生产。高铜价必然刺激以往闲置的铜矿产能大面积恢复;3, 南美有新的铜矿投入生产。预期今年西方矿产量会急速上升超过7%,2005年上升12%;而全球铜矿产量的平均增速将提高到8%左右;4, 人为炒作失败后的报复性上涨。基本金属市场上几个大的贸易机构都同一些大型铜矿签有长期供需合同,并掌握了全球铜精矿流通环节中的大部分现货铜精矿资源。为了尽可能多地榨取铜精矿贸易中加工费的差价,他们利用全球范围内的铜精矿供应紧俏的环境,囤积居奇,人为加剧供应紧张局面而牟利。当然,其炒作的目标主要是针对中国人的,因为中国铜精矿进口的80%左右采用现货采购方式。但当感觉到供求格局发生不利变化时,这些玩家便急于脱手而不惜价位抛售,以免砸在自己手上,这就造成了加工费用在短时间内的陡然飚升。   其实,全球铜冶炼能力并不短缺,不存在冶炼瓶颈问题。随着铜矿产量的快速增长,必将会导致冶炼产量在2004年下半年和2005年的更高速度提高。根据ICSG提供的资料,今年1-8月,全球精炼产能为1285.5万吨,比去年同期的1247万吨增加38.5万吨。尽管精铜市场供应表现十分紧张,但实际精炼产能利用率仅为80%,比去年同期还减少0.4%。正常的产能利用率应该在75-90%的范围内,而目前的精炼产能利用率并不高,仍有较大增产潜力。前不久,该组织再度大幅上调未来4年全球精炼产能扩张的预估,其中2004年的精炼产能将提高至1937万吨,2005年将在此基础上再度提高92.1万吨,2004-2008年期间将累计增加精炼产能257.7万吨;就中国而言,今年我国的精铜产量大约205万吨,但我国的精炼产能则高达255万吨,产能利用率为80.4%,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这50万吨左右的未利用精炼产能,部分是新扩充的产能,另外的则是前期因铜精矿等原料短缺而闲置的产能。只要铜精矿和废铜等原料供应充足,这些庞大的未利用产能将陆续投产或者重启。此外,相对于铜矿产能的扩充而言,冶炼产能的扩张周期要短的多,投资规模也相对小一些。   当然,铜精矿产量的大幅回升,要转化为精铜的有效供给压力,还有一个时间过程。今年第三季度,一些极度看淡后市的市场人士就将当时铜精矿加工费的大幅上扬作为做空的主要依据之一,显然是忽视了这种时滞效应。但反过来看,在不存在冶炼瓶颈的前提下,铜精矿市场供给状况的改善或逆转,也预示着精铜供给的大幅增加将为期不远。事实上,近几个月以来,包括智利、秘鲁和赞比亚等产铜大国的铜产量都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智利今年头10个月铜产量同比增长9%,而今年9、10月份月份更是加速增长13.6%和13.8%;秘鲁今年头7个月铜产量同比上升21%至583,522吨;赞比亚今年头3个季度精炼铜产量同比也跳增20%;中国1-10月共产铜167万吨,增长率也高达18.9%。从世界各主要铜产商公布的月度数据看,其产量增速在逐步加快,表明铜精矿供给局面的转折正在加速体现到精铜产量的提高上来。一旦铜的供给增加到一定程度,而伴随着经济放缓所导致的需求下降同时出现,则供求关系的天平就将发生严重倾斜。   令人疑惑的是,根据ICSG提供的数据,今年以来全球精铜需求年比增长约6%,但各主要产铜国的铜产量增速则达到或超过两位数,而国际铜市的现货供应却表现得如此紧缺,库存还在无休止地下降。对于这种反常现象的解释,除了前期所积累的供给缺口需要一段时间来弥补这一因素外,就不能不令人怀疑大量隐形库存的存在了。同前期的铜精矿市场一样,目前的国际精铜现货市场根本不能排除人为炒作的现象。一再出现的所谓新加坡等地存在大量隐形库存的报道,绝非空穴来风;而8月份LME在亚洲地区的注册仓库突然增加大量库存,或许只是暴露了大规模隐形库存的冰山一角,只不过目前还不到这些隐形库存释放的合适时机。一旦这些市场炒家完成了期货与现货市场的投机造势和历史高价区域的中长期商业性保值操作,达到了库存运作的预定目的,就会大量释放其手中握着的大量隐形库存,一夜之间市场上就会满世界都是铜,铜精矿市场供需急剧逆转的一幕,又将在精铜市场上演!   现在,冶炼企业的日子好过了,享受着高铜价和铜精矿加工费大幅攀升所带来的双重好处,可谓苦尽甘来;而精铜消费企业则仍在继续承受铜价居高不下和下游铜产品严重滞涨的前后夹击,所谓风水轮流转。不过,高铜价抑制消费和刺激扩产的历史规律是不会改变的,牛熊交替的周期性轮回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精铜市场供需紧缺的表象背后,投机性的泡沫一旦破灭,熊市就会向我们大踏步走来,铜精矿市场就是最好的例证!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捕捉历史性的机遇,等待转折或拐点的到来。(毕胜)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