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光伏双反延长18个月 企业需开拓新兴市场

2017年03月07日 8:37 233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光伏   作者:

  3月2日,欧委会宣布将对华光伏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延长实施18个月,同时主动发起期中复审调查以逐步降低措施水平,该决定将在3月5日刊登于欧盟的官方公报之后生效,这也就意味着欧盟延长对华双反措施已于昨日正式实施。
  对此,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王贺军局长表示,欧委会不顾欧盟内部多个成员国和业界以及中国业界的反对,仍决定继续延长该措施。希望欧委会以实际行动妥善处理后续事宜,及早彻底终止光伏双反措施。同时,工信部在3月2日公布的《2016年中国光伏产业运行情况》中指出,要加速拓展中国光伏产业全球竞争优势,鼓励光伏企业积极开拓南美、中西亚、非洲等新兴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此前的双反确实对中国光伏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不过,随着国内光伏市场的打开,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同时,众多光伏企业在海外建厂,欧盟对中国光伏双反的影响力度已不如从前。
  欧盟延长对华光伏双反
  2012年7月,部分欧盟企业向欧委会正式提交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案立案调查的申请。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磋商,欧盟于2013年12月做出终裁,裁定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税率为27.3%至53.4%,反补贴税率为3.5%至11.5%。
  不过,经过中国和欧盟高层磋商之后,欧盟对中国光伏双反改为采用价格承诺机制,所谓价格承诺,是指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欧盟的一个最低限价,用以防止中国企业在欧盟销售的倾销和补贴行为。
  就在中国光伏企业期待此前设定的对中国光伏双反将在今年初到期时,欧盟委员会在3月2日宣布将对华光伏反倾销反补贴措施延长实施18个月,同时主动发起期中复审调查以逐步降低措施水平。
  针对欧盟延长对中国光伏双反18个月时间,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王贺军局长表示,光伏价格承诺是中欧双方通过磋商成功解决贸易摩擦的典范。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价格承诺运行平稳,有效地平衡了双方利益。希望欧委会以实际行动妥善处理后续事宜,及早彻底终止光伏双反措施,避免对恢复光伏正常国际贸易设置障碍,避免对中欧经贸关系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3月3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也对外发布《关于欧盟光伏双反案日落复审终裁和期中复审调查的声明》。声明指出,欧盟光伏下游应用产业相比组件制造端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经济附加值,而上游设备制造业也是欧盟“智造”的关键一环。双反措施加剧欧盟光伏市场需求萎靡,给上下游产业发展带来阻力,正因此,双反措施遭到欧盟内部上下游企业及有关行业组织的强烈反对。继续延长措施构成对欧盟产业的过度保护,也不利于欧盟光伏行业整体发展及全球环保事业。
  国家鼓励企业开拓海外
  来自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太阳能设备出口下滑了10%。
  由此可见,欧盟光伏双反确实对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欧盟继续对中国实施光伏双反,不会再像前几年一样给中国光伏企业造成巨大冲击。
  “欧盟市场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但不是最大的市场,我国光伏市场已经打开,去年装机量超过34GW,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国内光伏市场打开,让很多光伏企业不必再依靠欧盟市场,所以欧盟宣布继续对中国光伏实施双反,对中国光伏企业有影响,但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大。”江苏一家大型光伏企业副总裁廖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根据工信部3月2日发布的《2016年我国光伏产业运行情况》显示,2016年我国光伏产业总产值达到3360亿元,同比增长27%,由此可见中国光伏市场前景巨大。
  同时,针对欧盟的双反,我国光伏企业并非被动接受。在国家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光伏企业开始走出去,天合光能、晶科能源、保利协鑫等开始在海外建厂,通过海外渠道继续向欧盟出口光伏产品。
  廖薇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国家层面鼓励光伏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对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布局光伏业务,这样既可以有效规避欧盟双反,也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国光伏企业开始走出去。”
  记者从多家光伏企业了解到,除了欧盟市场,中国光伏企业已经开始积极开拓东南亚市场,目前已经取得不错的效果。

责任编辑:周大伟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