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评论]首创期货:12月6日-10日一周期铜评述

2004年12月13日 12:12 57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分析评论]首创期货:12月6日-10日一周期铜评述 一、行情回顾: 继上周五的短暂反弹之后的,12月6日-10日一周伦铜在基金获利平仓抛盘之下的持续下跌,美元低位强势的反弹加剧基金离场压力,周四于2860美元处的略作回稳,LME三月期铜收盘报2894.5美元,较上周五的收盘下跌134美元。   伦铝表现的略强于伦铜,但总体走势的仍为冲高回落,交易区间仍未脱离1840美元至1770美元,LME的三月期铝收盘报1792美元,跌19美元。 受外盘基金平仓打压,12月6日-10日一周沪铜于周初稍做喘息之后于周三、周四再度大幅下跌,周五行情有所回稳,但依旧疲弱。由于多头主力平仓,沪铜0412合约本周后三日持续大幅下跌,并成为沪铜领跌品种,后半周空头回补盘使远月合约先行止跌并小幅回弹。沪铜502主力合约收盘报27390元,跌590元;沪铜0412合约一周跌幅达1670元,收报29220元。 沪铝本周走出相对独立的行情,但成交清淡。低位买盘使上半周铝价温和攀升,但后半周多头平仓盘令铝价回吐大部分涨幅。沪铝502主力合约收盘15720元,周涨幅仅为50元,波动区间为15650元至15890元。 二、走势分析: 本周内外盘铜市场在基金获利平仓的背景下走出持续下跌行情,LME三月期铜连续下破2930美元和2890美元关键技术支撑位,技术图表走势向弱,铜价有望进一步向下测试2820美元及2750美元支撑。 回顾本年度伦铜三次上冲3000美元大关的行情,应该说投机力量功不可没。如果说一季度的大幅回调归因于中国宏观调控的威力,那么后两次的回调则与跨市反套盘的不减仓策略最终导致基金被迫高位获利平仓有较大的相关性,而这两次暴跌的诱因则分别为人民币升值预期传言及美元低位反弹。目前的问题是,此次暴跌之后,基金会否再借低库存表象下的供应紧张再来一轮逼空上涨行情?笔者认为,鉴于如下几方面因素,期铜再度大幅上涨的可能性极小,中期下跌趋势已经形成。 一是周边市场如黄金、原油、CRU指数包括金属镍等均已呈现头部特征,基金存在从商品市场撤离的可能;而美元强势反弹也将动摇基金持多信心,一旦美元形成反转之势,则基金清仓将成定局; 二是此次暴跌所遇时机与宏观环境已明显对多头不利。具体表现为,年底将至,基金面临获利压力,人民币预期升值压力逐日加大,中国进入铜消费淡季,全球铜供需平衡正值缺口向过剩转变等等。近日沪铜持仓显示前期反套主力多头有逐步离场的迹象,而COMEX503主力合约近一周持续减仓达1.3万手,LME期铜近两日持仓也出现下降,所有的数据均使我们对基金再度拉抬铜市产生怀疑。 三是现货市场成为此次期铜暴跌的领先指标。这期间上海地区现货铜价提前走弱对伦铜现货构成了极大的压力。今日内外盘现货铜价均有不同程度企稳的信号,对期价构成一定的支撑。但周末,尽管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伦铜库存下降1000多吨,但上海期交所铜库存大幅增加11494吨,一方面宣告12月合约逼空行情的结束,另一方面也预示此前市场高位囤集现象的存在,这对多头信心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由此可预见,年底前即使现货市场企稳,期价恐怕也难有太强的表现。 铝市场方面,伦铝仍面临铝库存增加的压力,现货贴水的放大也对铝价冲高不利,而基金在伦铝市场一直以来持续增持了较多的多头头寸,在伦铜面临走熊的趋势之下,其离场的压力也很大,LME三月期铝短线面临1770美元支撑位的考验,后市不乐观。 沪铝本周维持低位窄幅波动,利空政策出台的消息对市场影响不大,一直以来的铝锭出口增加较好地缓解了国内现货市场压力,上海华通现货铜价稳于15800元,并对沪铝0412合约处于130元的升水状态。本周五最新公布的上期所铝库存下降了1万多吨,目前已不足9万吨,故已处于成本线的沪铝表现出较好的抗跌性,但由于普遍预期明年我国铝锭出口形势极不乐观,故期望沪铝出现进一步的上涨行情也不现实,下周铝锭仍难摆脱低位整理的格局。 三、操作建议: 沪铜空单继续持有;沪铝短线操作,沪铝502合约预期波动区间介于15600元至15900元。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