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专稿]中国五年内不会成为钢材净出口国
2004年12月14日 16:47
49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业内人士预测,2004年我国钢材进口估计在3000万吨左右,同比下降约20%;而出口同比可能会增长约70%,出口量有望达到1200万吨左右。
由于中国钢铁产能还在不断扩大,同时又出现了出口增长的态势,一些国际分析机构担心中国会将过剩的产能转移至国际市场,加快成为一个钢材净出口国。如果是这样,将对世界钢铁工业和市场格局产生影响。为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长吴溪淳表示:中国钢铁业发展主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中国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成为钢材净出口国。至少到2010年之前,中国钢铁业依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正在调整这种发展节奏。
今年以来,我国钢材国际贸易出现了多年少见的态势:进口下降,出口增长。数据表明,今年5月份,我国月出口钢材量历史性地突破了100万吨,后连续增长,8月份达140万吨,9月份虽略有下降,也仍有131万吨,10月份再次冲高至151万吨,连创历史纪录。
与钢材出口的迅猛增长相反,同期我国钢材进口则呈回落态势。5月份进口钢材从4月的339万吨骤降至213万吨,6月小幅回升,继而一路走低。到10月份进口量已降至163万吨,不足今年3月份的346万吨的一半。
据商务部人士分析,国际与国内市场的钢价差是造成今年钢材进出口贸易态势的外在动力。今年以来,国际钢材需求强劲增长。据预测,美国钢材需求将创下近年新高,日本、韩国等产钢大国也受本国需求强劲的影响,减少了部分紧缺品种的出口。在此推动下,国际钢价一路攀升。而中国国内钢价在二季度经历恐慌性下跌后,三季度虽开始反弹,但总体价格仍低于国际市场。9月末英国商品研究机构(CRU)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61.2点,国内指数为119.97点,相差41.23点,差距达34.37%,是近10年来的最大差距。据一些出口企业反映,国际市场钢材售价平均每吨比国内市场多盈利100元以上。价格差使进口受阻,却提升了国内厂商加大出口力度的积极性。
不过,促成今年钢材贸易进口降、出口升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钢材竞争力的提高。据分析,经过钢铁行业多轮的结构调整,尤其是今年的宏观调控,一大批能耗高、技术落后、环境污染严重及资金负债率高的小钢铁企业逐步被淘汰出市场,中国钢铁业的结构日趋合理。近年来,由于中国钢铁业盈利状况良好,吸引了大量多元投资,钢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总体而言再上一个新台阶,行业内部的竞争性也在加强,整体竞争力在不断提高,这从根本上抑制了钢材进口,也为中国钢材扩大出口创造了条件。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