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株洲“智能制造”领跑湖南的秘诀所在

2016年12月09日 8:42 520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新技术

  11月8日下午,中央主要新闻媒体“中国制造2025调研行”株洲座谈会召开。市委书记毛腾飞在发言中说到,株洲是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工业是株洲的主属性,制造业是株洲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株洲对接“中国制造2025”,制定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出台制造强市五年计划。

  大国重器,制造业尤为重要。自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的“中国制造2025”启动,中原逐鹿,各省市在制造业的角力好戏开始。作为有着雄厚制造业资本的株洲,更蓄力而发,马力十足。在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布的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国家队”阵容名单中,株洲市赫然有4家企业项目上榜,是湖南省入围的全部专项项目。作为湖南“智能制造”的领跑者,株洲秘诀何在?

  顶层设计的领先。制造业大幕开启,在同一起跑线上,唯有率先起步,才能赢得胜利。《中国制造2025》的印发让株洲嗅到了机遇的味道,株洲快人一步,走出了征程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从出台《制造强市五年行动计划》,到实施工业“1093”行动,再到编制“株洲·中国动力谷”十年行动方案,株洲顶层设计动作频频。将株洲率先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目标,引领株洲制造,在迎来“智”的腾飞的同时,奋力实现“质”的跨越。而不久前闭幕的市十二次党代会“把株洲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动力强劲、享有国际盛誉的动力之城”的期许,彰显株洲的国家使命、国际视野。

  政府的强大助力。顶层设计,有步骤地有计划走到现实,离不开政府助力,优化软硬环境。株洲从制度上对“株洲制造2025”予以保障。在加快形成产业发展新环境中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于湖南率先公布“三清单一目录”,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三年时间由302项减至122项,向园区下放权力62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同时,通过完善服务平台,构建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设科技研发中心、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撬动全社会力量,特别是让作为转型主体、创新主体的企业参与进来,为株洲产业的发展积蓄动能。

  夯实人才支撑。贯彻“中国制造2025”,高技能人才是支撑。探析株洲的“蝶变”,人才聚集创新效应不可或缺。而无论是磁悬浮、深海机器人、水墨印刷等一批核心技术,还是2015年株洲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都必须依靠人才的创造。而株洲在借智、引智、培智方面一直不遗余力。作为“中国动力谷”创新核心载体,目前,株洲自主创新园已与67家企业签约,成为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副院长谭铁牛等10位院士也在此设立院士工作点。在动力谷轨道交通科技城,正在建设3家研究院,即中车株机研究院、中车株洲所研究院和中车电机研究院。技术、人才、创新之力,正逐步打开“株洲智造”更加灿烂的未来。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