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国储预期升温 涨价潮一触即发?

2016年11月13日 15:14 885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现货

  8日,百川数据显示,目前金属镨钕报价为每吨31.8万元至32.1万元,氧化镝为每吨121万元至122万元。另外,氧化铽近期询盘增加,商家报价开始上调,目前报价为每吨275万元至280万元,金属铽价格为每吨365万元,后期价格仍有调涨空间。
  稀土价格坚挺并非空穴来风。第一,今年11月份开始,部分厂家陆续检修,产量供应减少;第二,下游需求表现稳定,供需逐步失衡;第三,临近年底,市场普遍认为国储收储有望重新启动。对此,北京盛世创富投顾表示,目前,市场对国储重启招标的预期浓厚,成为支撑价格偏强的主要着重点,收储一来可以调节市场供需,二来可以增加战略储备。只不过,今年稀土国储也经历过流标、取消招标,可见企业与国储之间对价格、收储品种的预期仍存在一定偏差,年底即便重新开启能否顺利实现国储目标还是未知数,至于对市场价格能否带来持续性提振也得具体看届时国储的收储量和收储价格。
  稀土,又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它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稀土元素通常又分为重稀土和轻稀土,其中,重稀土包括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主要是集中在江西、广东等南方地区;轻稀土包括镧、铈、镨、钕、钷、钐、铕,集中包头等北方地区。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丰富,位居世界第一,同时元素齐全,品位较高,但不容忽视的是,国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稀土资源一度缺乏适当的保护意识,稀土资源储量下降速度显著。到了2010年,我国开始对稀土行业准入、开采、出口等各方面制定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稀土资源的防护墙。同时,从2010年开始,我国也建立稀土收储制度,国储局会在适当时机收储或放储,通过调节市场供需对价格作出指引。
  从需求方面看,稀土元素的下游行业主要分布在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领域。有业内数据显示,我国稀土的消费结构中,永磁占比高达42%,位居第一。而稀土永磁材料已经在机械、电子、仪表和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随着科技的迭代发展,稀土永磁材料也正快速渗透到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和核磁共振设备等元器件中去。稀土下游行业的快速扩张,也意味着稀土资源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今年,我国稀土行业也有不少大动作。例如,中铝公司、北方稀土、厦门钨业、中国五矿、广东稀土、南方稀土6家稀土集团在工信部的组织下有序推进。10月下旬,工信部发布的《稀土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到2020年将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及资源综合利用全部纳入六大集团管理,行业产能利用率有望从33%提升至70%左右。同时严厉打击稀土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并严格市场准入制度,除6家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外,不再新增采矿权。而在国家重拳出击下,我国稀土行业集中度也有了显著改善,行业混乱报价的景象逐步消逝,景气度回升。
  目前,在A股市场上,也有一些个股拥有稀土资源。随着国储收储预期再度升温,需要谨慎把握个股投资机会。
  中科三环(000970):公司是中国稀土永磁材料产业的代表企业,是世界第二、中国最大的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商,主要产品为烧结钕铁硼和粘结钕铁硼,占其主营业务的99%以上,其中超过60%的产品是外销至欧美市场。目前公司的总产能大约在13000吨左右,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5%以上。同时,中国有200多家钕铁硼生产企业,而公司是8家取得日立金属钕铁硼专利授权的中国企业之一。公司大股东北京三环新材料高技术公司是隶属于中科院的高新技术企业,依托中科院及有关科研院所雄厚的科技背景,研究开发新型永磁材料及应用产品。公司拥有中国最高性能的N52钕铁硼永磁,已获欧美相关认证。是中国本土技术装备及工艺最好的龙头。中国的稀土产业链最薄弱的环节是下游应用环节,而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只有公司的技术能够实现进口替代。2016年10月27日,公司和特斯拉签署了《特斯拉零部件采购通用条款》,交易标的:钕铁硼磁体。
  广晟有色(600259):广东是我国稀土资源种类最齐全的省份,并以世界少有的重稀土为主。据估测,广东各类稀土资源储量超过900万吨,累计上表离子型稀土资源储量52.5万吨(REO),居全国前列。目前广东省内有4张合法稀土采矿证,全部掌握在公司手中(拥有黄畲矿、仁居矿、五丰稀土矿稀土采矿证和托管东源古云矿产)。公司是广东省唯一合法稀土采矿人,正通过资源整合使广东稀土矿开发进入有序轨道。黄畲矿和仁居矿的矿种为轻稀土矿,稀土保有储量713.15万吨,可采储量551.28万吨,产能为1200吨/年稀土氧化物。

责任编辑:孟庆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