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剑十载今出鞘
——玉溪矿业大红山西部矿段采矿工程建设纪实
2016年10月13日 9:4 367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建设工程 作者: 陈雪梅 高文杰 彭明金 张建文
“三、二、一,启动!”
9月26日上午10时整,海拔-60米的大红山西部矿段矿石破碎硐室,闪烁着“玉溪矿业大红山西部矿段采矿工程建成投入试生产”的启动球开始飞速旋转。
激动的掌声、矿石撞击声、破碎轰鸣声,一曲特有的矿山生产“交响乐”瞬时奏起……
三分钟后,第一个装载约20吨矿石的箕斗出现在东部箕斗竖井井口,第一批矿石“欢快”地跳上运输皮带顺利进入二选厂中细碎系统。
至此,从动议到投产历时10年,总工程量近120万方,截至今年上半年累计投资11.14亿元,生产规模6000吨/天,服务24年,达产14年,关乎大红山铜矿乃至整个玉溪矿业稳产持续的西部矿段采矿工程顺利投产,在云铜矿山建设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同时,还将续写玉溪矿业“绿色循环持续,国内一流矿业”的壮美华章。
10年前的浑龙河畔,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如今新建690坑口,车辆穿梭,一派繁忙。近6.5公里无轨斜坡道笔直伸向地心,深不见底。大型运矿货车沿着坑道缓缓驶向深处,充斥而来的是底层深处的特有气息。
忽然间,眼前梦幻般地呈现出一座“地下城堡”:油铲、台车、提升箕斗、工人手中激昂轰鸣着的钻头,走进这座城堡,一幅幅战天斗地、可歌可泣的画卷逐渐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运筹帷幄决千里
红土高原绵延起伏,巍巍哀牢重峦叠嶂,源远流长的戛洒江汇聚了这里特有的物华天宝,作为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大红山铜矿正置身于这片宝地之中。
1997年7月1日,大红山铜矿一期工程建成投产;2003年6月26日,二期工程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达到日采选原矿4800吨,后经过多次技改,日采选原矿实现倍增,担负起云铜集团重要原料基地和玉溪矿业主力矿山的双重使命。
“门前有欢笑的戛洒江,红山的矿工托起明天的太阳……”一曲《红红火火大红山》唱出了大红山铜矿热火朝天干生产,轰轰烈烈大踏步的场面,然而作为资源开发型企业,不可回避的是随着资源消耗加速,矿石可采量逐年下降。“斩伐养长,不失其时。”云铜集团和玉溪矿业的决策者,早已把目光移到了大红山铜矿未来10年的生产接替上。
在大红山铜矿生产区域,已经探明的资源中,西部矿段资源量丰富、品位理想,是首选开发区域,而前期已建成的外部供水、供电、龙都尾矿库及尾矿输送设施及其它公用和辅助设施,均可用于西部矿段的生产建设。
2007年,也就是在大红山铜矿投产10年之际,玉溪矿业开始了大红山西部矿段采矿工程项目设计。
2009年,《玉溪矿业有限公司大红山铜矿年产3万吨精矿含铜-西部矿段采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并先后通过各级评审和批准。计划西部矿段建成投产后,日产6000吨原矿,以维持大红山铜矿的持续高产,延长大红山铜矿的服务年限。
2010年9月,酝酿已久的大红山铜矿西部矿段建设工程正式开工。
挥戈井下写华章
地处亚热带河谷气候大红山铜矿,“热”是代名词,最高温达到45℃,然而相比气候更热的是地下西部矿段的施工现场,还有建设者心中那熊熊燃烧的激情。
长度近6.5千米、宽4.4米、平均坡度8度的690无轨斜坡巷道,是贯通地表与井下作业面的主干道,更是西部矿段人员、材料和设备进入各中段的必经之路,像这样长度和坡度的斜坡巷道,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刚一开工,罕见的高温、涌水、缺氧、垮塌各种艰难险阻就一路相随,“拦路虎”一个又一个……
“我们用油铲出渣,因为是独头掘进,通风不好,再加上油铲来回跑,发动机的热量、尾气,整个巷道空气稀薄,让人透不过气来。每辆台车和铲车上都挂有温度表,温度高的时候能达到53℃。”在井下工作了10多年的李天寿,向我们描述常人无法想象的施工环境,除此之外他说得最多的就是“坚持”两个字。
面对一个个“拦路虎”,项目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千方百计去攻克。为加强通风降温,他们想尽一切可行的办法:采用高压风通风,风筒上再加上冷却器和消音器,此外,一些特别高温岗位上的工人还穿上了具有降温功能的特制背心,在井下部分高温坑道,先后安装了12台大功率风机、4台抽出式直流风机、自行设计建立了制冷风库。
对于井下出现的涌水,则采用挖水涡的办法,用水泵把涌水抽到水涡里储存再用于生产和外排。发生大量涌水时,则及时采取注浆封堵的办法,与泥浆“搏斗”成为工作常态。
“我曾转战过全国20多个矿山,像这样施工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恶劣的矿山建设,还从未遇到过”“咱们的工人真的是很棒”,项目建设监理代表刘月满说到动情处,随手翻出手机里拍摄的图片,井下施工现场,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工人,个个大汗淋漓,衣裳早已湿透……
手把长缨缚苍龙
要实现西部矿段建设工程,箕斗竖井、无轨斜坡道、550箕斗斜井、矿石溜井等施工建设最是关键。
“大井架、大提升机、凿岩液压伞钻,连续6个月超百米……”谈起箕斗竖井的建设,作为施工方金诚信公司项目部负责人杨军给出几个关键词。这位有着20多年井下安装经验的西北汉子,对井下工作有着更为特殊的感情,说起井下作业强大设备BM281台车、凿岩台车,眼里满是自信和骄傲;谈起施工组织,“超强组织、超强谋划、提前筹备、方案优化、24小时三班倒……”更是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把笔者的情绪也带入其中。
众志成城,井筒深度959米,井塔86.95米,最深海拔-165米的箕斗竖井,历时299天,顺利完工。尤其是2007年3月至8月,月掘砌进尺连续6个月超百米,更是创下了国内同类工程施工连续月超百米的新纪录。
“看着西部矿段即将投产,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毕业于昆明冶金工校采矿专业的艾春龙,参加工作就扎根矿山,20多年来历练养成了他刚毅的性格,作为西部矿段项目经理部负责人,他肩上的责任更重。
2015年7月,-165米粉矿回收通道与箕斗竖井已具备贯通条件,但因箕斗竖井井底积淀了近1000立方米的积渣、积泥和积水,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9月24日进行贯通时,积碴、积泥和积水一起涌入-165粉矿回收平巷,淹至1米深,现场人员都不敢进去,艾春龙趟着齐腰的泥水,摸着巷道帮磕磕碰碰走向贯通处,带领其他人员成功解除隐患,为工程后续跟进赢得了时间。回忆起工程建设中的点点滴滴,项目部小杨满脸的敬佩。
西部矿段矿体薄,走向长,中段矿量不大,因此带来的运输水平巷道建设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生产日程紧张。项目设计采用200米中段高度,上部区段为海拔180米水平运输,中部区段为海拔-20米水平运输,两条运输线之间需要建设200米的矿石溜井,如沿用以前的施工设备和方式,除了工期长、还容易出现大的偏差。
为解决这一难题,施工项目部投资近2000万元,从澳大利亚进口一台大型的反井钻机进行施工,一次成井,无须爆破,50天时间就完成200米的溜井施工,工期时间节省一半。
“按照国产反井钻机施工200米的天井要偏斜2米~3米多,但使用这台进口的天井钻机,偏差只是40厘米左右,可以说非常精准,确保了施工安全及进度,这样的施工方式在国内同行业尚属首次。”谈起200米矿石溜井的施工,施工方负责人至今难掩心中的兴奋。
岭上开遍映山红
数十载的轮回,哀牢山上漫山遍野的映山红花开花谢,又一次孕育着收获;春华秋实,金色的九月里,西部矿段建设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硕果。
几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奋战、拼搏,建设者们不仅高质量地完成了项目建设工程,更是汇聚力量,塑造了一种永不言败、勇往直前的精神,谱写出一篇永不磨灭的新篇章。
工程伊始,玉溪矿业就不断探寻和摸索科学有效的矿业管理模式,从180项目部,到“CM项目管理模式”,再到大红山西部矿段项目经理部,各方职责明确,定期协调,专项督导,规范化管理贯穿工程全过程,推动项目建设顺利完成的同时,也为矿山管理提供了经验借鉴。
“工程是人干出来的,而人是有感情的。监理方是一支专家团队,工程建设遇到问题,我们就和大家一起研究解决,建设方的事就是我们的事。”监理方代表何聪林说。在这里,他和那些倔强、诚实、勇于付出的“兄弟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彼此信任、协作担当,共同书写了“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交一方朋友、创一流业绩”的段段佳话。
从绿汁江畔跋涉至戛洒江畔,从当年“万众一心上红山”再到如今挥戈鏖战西部矿段,历经锋从磨砺的痛楚,诉说玉矿人的勇为人先、务实担当,更诠释着“山花烂漫丛中笑”的淡然与从容,而这种精神的孕育,倾注了几代人的创业情怀和热血心肠,更是玉矿人励精图治、创新求强,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薪火传承。
十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近6.5千米无轨斜坡道、1251米箕斗斜井、959米箕斗竖井、200米一次成型的矿石溜井、连续6个月掘砌进尺超百米、45℃的坑温、53℃的涌水、12%的氧气含量、日采矿量6000吨,服务24年,达产14年……这一系列数字和记录,已载入玉溪矿业建设史册,而西部矿段项目建设者们铿锵前行、敢打善拼的精神也终将被铭记。
蓄势聚力再起航
翻开2016年走过的时光,抛开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停产”无疑是笼罩玉溪矿业的一团乌云,然而“逆势”而上的玉矿人,短兵相接同拼搏,从五月份开始连续实现当月盈利的同时,更是发出了“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坚决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的誓言和承诺,而西部矿段的顺利投产无疑为此增添了更足的底气。
“西部矿段采矿工程项目建设现在已进入投产前的‘最后一公里’……”9月19日,投产前最后一次协调会上,玉溪矿业执行董事、总经理韩睿如是说,意味着大红山铜矿即将迎来生产持续的新一轮“春天”。
9月22日,大红山铜矿640中段I2矿体36I盘区安全顺利供矿结束移交充填,标志着大红山铜矿一期采矿区域完美收官,传统采矿工艺也在大红山铜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9月26日,作为大红山铜矿一期采矿工程接替项目,西部矿段的顺利投产与一期的结束退出实现无缝对接,而投产即是新的开始,快速实现西部矿段采矿工程达标达产,实现大红山铜矿稳产持续,对于玉溪矿业又是一个全新的目标。
“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是玉溪矿业多年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在西部矿段建设中,引进了凿岩台车、装药车、铲运机、多功能辅助台车等先进的井下装备,可实现凿岩、装药、出矿等生产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精确化和连续化,将大幅度提高采掘效率,减少人员投入。
同时采用了人员设备定位、空区三维激光扫描测量、主要设备远程控制、智能调度等信息技术,有效推进了数字矿山建设,提高了技术及装备水平,为今后的生产奠定了先进的技术支撑。
精益求精、永无止境,从理念、工艺、技术、装备、方法五个方面不断创新,继续加强选矿流程管控,进一步优化选矿回收率……提质增效的最前线,玉溪矿业蓄势聚力再次起航。
夜幕降临,灯火通明的大红山铜矿显得更加壮美,斗破苍穹,作为西部矿段建设项目“颜值担当”的东部箕斗竖井,在拔高红山天际线的同时,更恰似一颗“绿色”明珠,璀璨绽放在红山之巅。
责任编辑:罗娜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