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看盘]长城伟业国际铜市技术解盘
2004年12月21日 8:33
43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机构看盘]长城伟业国际铜市技术解盘
国际铜市场周一再度上扬,市场在3000美圆附近经过2日的震荡后终于在昨日摆脱了此心理关口的牵制。美圆的继续滑落为铜价再度提供支持。美国谘商会公布的美国11月领先指标上升0.2%至115.2,而10月为下降0.4%为市场增添了乐观的气氛,昨日美国总统的讲话也让市场受到支持,他认为经济步伐坚实,增长强劲,在他的第二任期内布什对完成政府宏伟目标十分乐观。 布什在年底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主题涉及很多方面,包括社会保障改革以及美军驻伊拉克问题等。布什说,美国经济步伐坚实,增长强劲。今年美国企业就创造了200多万的就业岗位。为了保持美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力、创新性以及灵活度,政府将做更多努力。 定制严格切实的2006年预算将是重要一步。但布什在讲话中没有提及总体的预算数位,仅表示预算方案将使美国赤字在未来5年内减半。 布什周一再次承认短期和长期赤字问题令市场担忧,他允诺政府06财年的预算将令市场恢复信心。 美圆没有受到威胁而继续下滑,铜价因此受益。同时,市场由于中国从05年1月1日起对铜铝镍等征收出口关税而获得支持,基金的买盘乘机将铜价推高。
笔者继续坚持铜价目前处于宽幅震荡的运行观点,而震荡区间的上部仍然在3100美圆附近,昨日的上行使得铜价接近目前区间的上部。而昨日有关征收出口关说而对国际铜市场的利多较为有限,中国作为一个净进口的国度,出口量占据全球产量的比例微小,因而难以产生长期的利多。
市场消息:澳大利亚Tritton资源公司称,将于2月从其位于澳大利亚的新矿运出铜精矿,该矿6个月出产金属11000吨。公司同时称,它已经以对当前铜价有一定升水的价格预售了接下来两年的大部分出产。据称,到2006年6月,Tritton铜矿的矿石产量将达到26000吨,而在2007财年,将达到33000吨。Tritton以1.5澳元/磅的平均价格预售了43850吨铜,将于2005-2009年交付,这占到该矿已知储量的18%。
该矿位于新南威尔士的Girilambone铜矿附近。美国铝业协会在月度报告中公布,美国11月原产量下降3.7%至年率2,517,763吨,2003年同期为2,614,081吨,但和10月的2,499,201吨相比上涨 0.7%。今年到现在产量为2,519,005吨,较去年同期的2,713,552下降7.2%。11月实际产量下降至206,374吨,低于10月的211,681吨,同时也低于2003年同期的214,856吨。11月平均日产量达到6,879吨,高于10月的6,828吨,但低于去年同期的7,162。
分析师称,2005年可能有更多非报告基本金属库存流入市场,预料中的供应短缺对基本金属的提振作用可能有限.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库存近期大幅下降,2004年11月底,六种主要金属库存总量仅略高于150万吨,较2003年同期下降近50%. 这可能预示其它库存--如政府,生产商及贸易商持有的非报告库存较低或不存在,使得消费商通过最後一种途径--期货交易所获得供应. 隐性金属库存的存在是司空见惯的情况,因持有人出于商业原因,不愿公开其持有量;另一种情况是,库存商提供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租金,使金属被囤积更长的时间.LME金属库存成本通常只是标准成本. 分析师认为,要估算出全球各种金属的隐性库存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美圆的继续下滑让铜价不断受到支持,而库存仍然保持的下降的局面,对铜价构成连续的支持。现货因此而居高不下,目前仍然在100美圆之上。这种局面的存续铜价自然难以出现大幅滑落。美国先行指标在经过几个月的下滑后,11月份出现了上升,能否持续将对05年的整体消费的指向较为重要,我们将密切关注,对当前市场仍然为利多。技术上看,铜价昨日的再度上涨,使得铜价站立于各个均线之上,交易的平均成本对铜价构成支持,摆动系统继续上指,提示铜价短线仍然有上行的动力。铜价在布林通道的中轴之上显示偏强,但通道呈现平行的运行态势,提示市场目前处于平衡市当中,即宽幅震荡之中,其上限在前次高点。考虑到期权的成交重心在3100美圆附近,因此笔者仍然将上方的目标确定在3100美圆附近,短时间冲出该位也不影响铜价对3100美圆的争夺。(景川)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