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预测]薄板引领国内钢价指数创新高
2004年12月22日 11:18
52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分析预测]薄板引领国内钢价指数创新高
2004年12月13日-17日一周,国内钢价最新综合指数达到了123.26点,比2003年底上升了17.4点,超过宏观调控前的水平,创出国内钢材价指数的新高。
海通证券研究所雍志强分析指出,2004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剧烈波动。4-5月份先是暴跌,随后的6-8月份大幅度反弹,9月份开始步入平稳运行。根据中国钢铁协会的统计,10、11月份至今,钢材价格继续保持小幅攀升的格局。
具体看,不同品种钢材价格走势分化,板材价格上涨明显,冷热轧薄板价格已明显高于宏观调控前的水平,而建筑钢材价格出现下滑。最近,国内冷热轧板卷市场价格进一步攀升。截至12月17日,全国23个主要城市3.0mm热轧板卷市场平均价格为4911元/吨,较前一周末上涨66元/吨;1.0mm冷轧板卷市场平均价格6417元/吨,较前一周末上涨74元/吨。
国内钢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国钢铁进出口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市场供给压力减轻。中国近年来钢材进口剧增,并已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最大的钢材进口国。但今年5月份以来,钢材进口量持续下降,而出口大幅度增长。据海关统计,今年11月份我国钢材出口192万吨,进口179万吨,月进出口首次实现顺差。今年1-11月份我国钢材累计进口2735万吨,较去年同期减少676万吨,同比下降19.8%;累计出口120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578万吨,增长91.9%。
今年钢材进口量减少、出口量大幅度增加,导致国内钢材市场供求关系出现一些有利于供方的变化,从而为一些紧缺品种价格上涨提供了条件。同时,这种变化对我国钢铁行业具有重要意义:中短期看,这将减缓目前国内钢材市场来自进口的压力;中长期看,这标志着中国钢铁工业已经经受住了加入WTO的考验,并正在从世界第一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和钢铁出口大国迈进。
二是板材资源不足,国内外资源紧张。2004年我国冷轧板自给率为68%,热宽带钢自给率为75.5%,冷轧带为29.7%,硅钢为41%。我国板材资源不足,但由于国际市场价格高于国内价格,进口价格严重倒挂,进口商利益受损,致使板材进口受阻。2004年1-9月份我国共进口板材2056.19万吨,同比下降18.91%。其中进口薄板1353.72万吨,同比下降28.53%。而1-9月份板材出口迅猛增长,共出口板材311.44万吨,同比增长136.79%;1-9月份板材净进口量1744.8万吨,同比减少659.5万吨,下降27.43%。由于国内薄板市场供应非常紧张,所以国内钢材价格上涨具必然性,且市场价格有进一步上扬的趋势和动能。
三是国内钢厂上调板材出厂价。近期,国内钢厂纷纷上调板材出厂价。宝钢股份于11月23日出台2005年一季度价格政策,其中热轧卷板上调300元/吨,普冷产品上调450元/吨,轧硬产品上调400元/吨,电工钢上调600元/吨。随后,鞍钢、武钢等企业也大幅度上调了板材出厂价。钢厂涨价反映了市场资源的紧张,也对目前的钢材价格构成了强劲支撑。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