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2005年我国精炼铜进口将恢复性增长

2004年12月25日 8:44 112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今年9月以来,我国铜市场供求关系一直较为紧张,致使国内现货铜价曾经达到过3.2万元/吨以上的极高水平,上海期铜市场更是屡屡出现逼仓情景,期铜价格不断走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各界比较普遍的认识是:今年5月份以后,我国精炼铜进口量明显萎缩,海关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那么2005年我国精炼铜进口形势会如何呢? 一、2004年我国精炼铜进口情况 我国海关数据(皆为当月初值,未经修正)显示,2004年1-4月,我国精炼铜进口保持强劲态势,四个月累计进口精炼铜5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46.5%。而5月份以后,我国加强宏观调控,铜行业虽非调控对象,但也受到明显影响,5-7月份精炼铜进口量明显下降。海关统计数据表明,5-7月份进口量分别为:5.89万吨、9.23万吨、7.8万吨。月均进口7.64万吨,较1-4月平均值13.75万吨低出很多。这样,1-7月精炼铜累计进口量仅较去年同期微增0.5%。此后精炼铜进口情况非但未能得到根本的改变,相反精炼铜累计进口量更是由增长转为下降。至11月,精炼铜累计进口126.05万吨(月均11.46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9.5%。以2004年前11个月精炼铜月度进口均值11.46万吨计算,预计全年将在137.51万吨左右。(上述海关数据中,虽然精炼铜进口量中含有少量铜合金,但不会对总体情况产生明显影响)   二、影响精炼铜进口因素分析 影响精炼铜进口的因素较多,主要是消费、生产、价格三大方面。下面分别对此进行分析: 1.消费方面,2004年我国精炼铜消费增速明显下降。来自英国商品研究机构(CRU)的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精炼铜消费量预计在346.8万吨左右,较2003年增长13.5%,这一增速较前两年近20%的增速下降较多。而国内某些预测数据与此有些出入(偏低居多),总体上看CRU数据更接近实际情况,因为除了生产和进口外,今年我国铜库存消耗比较严重。2005年,由于宏观调控措施的滞后效应以及我国继续加强调控,预计我国铜消费的增长速度仍会有所下降,预计会在10%左右,略高于国民经济增速。从这个角度看,2005年我国精炼铜进口应该会有所增长。 2.生产方面,我国精炼铜生产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截至今年10月末,我国精炼铜产量累计为168.88万吨(月均16.8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5.73%,已经高于同期我国精炼铜消费增速。而这还是在今年上半年全球铜精矿供应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随着铜精矿供给的进一步增长以及产能的扩大,预计2005年我国精炼铜产量仍会保持较高增速,达到15-16%的速度是有可能的,更高则较为困难,毕竟产能增长受限。从这个角度看,2005年我国精炼铜进口增速不会过快。 3.价格方面,包括绝对价格与相对价格两个概念。绝对价格方面,近年来,以LME三月期铜为代表的国际铜市经历了一个大牛市过程,2004年2月份以后一直运行于2500美元(单位每吨,下同)以上的历史高位区域,其中绝大多数时间是在2800美元以上的历史绝对高位区域运行,甚至经常达到3000美元以上。若是国际上铜的绝对价格过高,我国精炼铜进口将主要以满足基本消费为目标,从而会限制我国精炼铜的进口量。   由于2004年我国精炼铜供求关系比较紧张,国储库存及企业库存都消费得比较厉害,如果国际上精炼铜绝对价格较低,那么可能会引发进口精炼铜以补充库存的潮流,这方面情况属非正常因素,一切都要由国际上精炼铜的绝对价格水平决定。从现在各方面情况分析,2005年下半年国际上精炼铜绝对价格大幅走低的可能性较大,这时我国精炼铜进口可能会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存在买涨不买跌的购物心理,因价格下跌而出现补充库存的进口量会较具弹性。 相对价格方面,2004年国内铜价与国际铜价的比价过低。2004年绝大多数时间里,上海期铜与伦敦期铜的比价都在9.8以下运行,如果在该水平以下进口精炼铜,除消费进口外,我国其它精炼铜进口商将会遭受损失,进口的积极性自然大大降低。如果2005年上海期铜与伦敦期铜的比价依然在低位徘徊,那么不论我国精炼铜消费情况如何,精炼铜进口都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精炼铜进口将仅以满足基本消费为主。若是2005年上海期铜与伦敦期铜的比价能够回升至进口商有利可图的水平——即9.8以上,将会唤起国内现货市场精炼铜进口商的进口热情,也能激发期货市场跨市套利交易商的交易及进口热情,由此导致我国精炼铜进口出现明显增长。这方面是最不可预期的,也是变化最大的因素。 4. 政策导向。我国2005年起将对铜等部分资源性产品取消出口退税(铜为5%的出口退税),并恢复征收适当的出口关税。在此背景下,预计2005年我国精炼铜出口量会有明显下降。实际上我国精炼铜出口量是较少的,2004年前11个月我国精炼铜出口量为12.34万吨,月均1.12万吨。这方面因素本不会对我国精炼铜进口产生明显影响,但限制出口的政策导向将会对我国精炼铜进口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三、对2005年我国精炼铜进口形势的量化推算与总体认识 1.对2005年我国精炼铜进口情况的推算 消费方面,2004年我国精炼铜消费量预计在346.8万吨左右,以10%的增长速度计算,2005年我国精炼铜消费量将达到381.48万吨(月均31.79万吨)。生产方面,2004年前10个月,我国精炼铜产量累计为168.88万吨(月均16.89万吨),以15%的增长速度计算,2005年我国精炼铜产量将达233.05万吨(月均19.42万吨)。在上述基础上,2005年我国精炼铜供需将存在月均12.37万吨的缺口,如果再考虑到一部分出口,月均缺口可能在13万吨左右,2005年全年则存在156万吨缺口,较2004年增加13.45%。这基本就是2005年我国精炼铜进口量——156万吨,及增长速度——13.45%。 2. 对2005年我国精炼铜进口形势的总体认识 综合分析上述各方面情况可以看出,由于我国精炼铜消费增速放缓,精炼铜产量则依旧保持较快增速,虽已超过消费增速,但由于两者基数不同,供需缺口仍在扩大。在此大背景下,因存在补充库存需要,2005年我国精炼铜的进口量与2004年相比,会以恢复性增长为主,理论上的进口量在156万吨、增长率在13.45%左右,这是一个基础。在此基础上,国际精炼铜绝对价格的高低、以及上海期铜与伦敦期铜的比价水平,将会对我国精炼铜进口量产生较大影响,这两大因素将最终决定我国2005年精炼铜进口情况。(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新华社环球财经分析师:张世彤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