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丰碑

2016年07月19日 9:11 613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人物简介:刘若云(1931~1993),部级劳动模范,湖南新华人,高级工程师。1950年毕业于湖南第六职业学校矿冶系。1958年由北京有色冶金设计院调入中条山集团工作,历任采矿技术员、工程师、科长、公司副总工程师。他工作踏实,精益求精,先后完成了桐木沟800T/日总体设计,胡家峪矿深部开采800T/日能力的综合设计。与北京设计院共同编制了铜矿峪矿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和三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中方设计人员与美国专家联合完成对铜矿峪矿块崩落法的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并交付使用,填补了我国采矿方法中的空白,1985年荣获冶金部先进工作者称号;1992年获国家政府津贴。

============================================================


  在中条山脉腹地,沿着中条山集团自备公路蜿蜒而上,在“矿工万岁”纪念碑十字路口拐弯处一路向北,到达铜矿峪北山坡,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有一处几乎被荒草淹没的墓碑群,在无数的坟茔中我们找到了一个让中条人难以忘记的名字——刘若云。这个为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这里已经长眠了23个春秋。
  在艾叶飘香的时节,笔者来到了刘若云的家中,见到了刘若云的二女儿刘于垣和小女儿刘立伟,听她们讲述着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拿出家中珍藏的相册,看着父亲那和蔼、熟悉的面容,刘若云的两个女儿数度哽咽,在她们的讲述中,一个视事业如生命、爱岗如家、敬业奉献的劳模形象,一个不善言谈、执着而又坚定的严父形象展现在笔者的面前。
  一生与图纸相伴
  在刘于垣、刘立伟的记忆中,父亲在家的时间非常少,不是出差,就是出国考察,整天忙的就是工作。兄妹四人的学习、生活基本上是由奶奶和妈妈负责照顾的。虽然家离工作单位近在咫尺,就是前后楼百十米的距离,但是父亲每天回家都会带回一大堆的图纸,伏在案头写写画画,一画就到了后半夜。特别是在铜矿峪矿引进矿块崩落法后,由于美国专家不习惯午休,父亲也随着美国专家的工作节奏,中午从不回家休息,每天午饭后都是跟美国专家一起研究探讨工作,晚上还要带回来很多资料,熬夜加班加点地画图纸、核算数据。美国专家在的那几年,父亲就没休息过一个礼拜天。在父亲的生活中,图纸是他最忠实的伴侣,是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图纸的地位远远超过了几个孩子的分量。
  家里的相册找不到一张全家的合影,唯有的一张在家里照的相片,还是美国专家来家中做客时留的纪念,但是这张照片里却少了妈妈身影(妈妈早在1980年因病逝世),这也成为子女们心中永久的遗憾。
  用严格教育诠释父爱
  父亲虽然不多管家,但是对子女的要求却很严格。二女儿刘于垣说,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会有父亲的同事到家中做客。那时候,她们都还很小,家里一来客人,就远远地躲起来,怯生生地怕见人。等客人走后,父亲就把几个孩子叫到一起开家庭会议,郑重、严肃地批评姐弟几个这种错误的做法。父亲说,有客人来,要学会向客人问好,要端茶、倒水招呼客人,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如果是你们到朋友家做客,朋友的家人都不太搭理你,对你冷冰冰的,你心里会咋想?肯定会说这家的孩子真没教养。你们要学会与人交往,这是最基本的待客之道。
  大女儿刘艺楠在电话采访中说起了这么一件事情:弟弟刘立群,当时只有十来岁,在家里无意中说了一句脏话,被父亲听到,当时就一个巴掌上去,把这家里唯一的男孩好好地教训了一顿。父亲这狠狠地一个巴掌,虽然态度强硬,却掩藏不住对孩子丝丝的关怀、浓浓的爱意,浓缩着父亲对子女们默默地呵护与培养。这狠狠的一巴掌,也让姐弟四人明白了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要做一个懂礼貌、有教养的人。
  父亲的谆谆教诲让孩子们终生难忘,通过这样推心置腹的教育,使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懂得了一些待人接物最基本的礼节,这样的教育使他们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受益匪浅。
  在孩子们的眼中,父亲刘若云虽然话语不多,但是对孩子的学习却抓得很紧。父亲经常出差,但是不管出差工作多忙,每次回来都会带回很多有关学习方面的书籍,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父亲常说:“行万里路,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咱们做不到,但是破万卷书,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一定满足你们。人缺啥都不能缺少知识。”
  都说父亲的爱是深沉的,如高山般伟岸,严厉的外表之下包裹着拳拳爱子之心,如果是这样,刘若云的四个孩子应该是最幸福的,因为在他们成长的每一段旅途中都伴随着父亲谆谆的教诲,生活如此,工作亦如此。
  正是因为有了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姐弟四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一直践行着爸爸生前的教诲,那就是脚踏实地做事、踏踏实实做人,要做一个有教养、懂礼貌、有知识的人。
  一生最“对不起”小女儿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刘若云的小女儿刘立伟的眼睛一直是湿润的,她不断地在重复着一句话:哪有父亲给自己的女儿说对不起的?
  刘立伟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但是在她的印象中,并没有因为在家里最小而受到父亲特殊的照顾。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离开了他们,照顾她最多的还是她的奶奶和姐姐们。
  刘立伟从小就很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这让工作忙碌的父亲省了不少心。1985年刘立伟初中毕业,顺利地考进了当时的集团公司子弟中学。但由于当时父亲刘若云身在国外,无暇顾及小女儿刘立伟的升学问题,在面临上高中还是上技工学校的问题上,年幼的刘立伟听从了姐姐哥哥们的意见,选择上了技工学校,这样她就可以早早地工作,不让父亲再操心她将来的就业问题了。
  虽然要强的刘立伟在工作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山西职工医学院,脱产学习了三年,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但是在父亲的内心深处总觉得对小女儿亏欠很多。在病重期间,刘若云多次对孩子们说起,这么多年一直在忙自己的工作,对孩子关心得太少了,尤其是没让小女儿上高中,他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小女儿。
  在这些话语中,笔者感受到了平常严厉苛刻、不苟言笑的父亲内心深处对子女的那种深深的内疚和自责,看到了父亲内心深处最软弱的一面。
  永远是大山的儿子
  1983年,自然崩落法在铜矿峪矿的开发应用,作为我国大型贫矿资源利用开辟的一条新途径,国家科委将其列为国家“六五”、“七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为做好这一起点高、难度大、周期长的科技攻关课题的研究,国家成立了由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长沙矿山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中南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产学研联合研究机构。作为拥有百余人研究团队的精英骨干,刘若云一心扑在矿块崩落法的项目研究上。作为退休后的返聘人员,他始终心系矿山,每天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得病治疗的那些年里,本就羸弱的他瘦成了一把骨头,可还是天天往单位跑。
  采访中,刘若云的女儿刘于垣说:“我父亲的病纯粹是工作累的。”大女儿刘艺楠回忆说,平时工作的时候父亲总会时不时的感觉到后背疼痛难忍,一直以为是心脏的问题。1987年,在集团进行的例行体检中,查出了父亲罹患了癌症。随后父亲被转到了北京治疗,时任有色总公司总经理费子文特意安排人找大夫疏通各种关系帮助办理住院手续。当时,父亲住在高干病房,集团公司领导给予了父亲特殊的照顾。但是父亲不愿意给企业增加负担,不愿意给企业添麻烦,在北京治疗了半年后,就申请转回了集团总医院进行保守治疗。然而,即使在住院治疗期间,父亲也还是放不下一心牵挂的矿块崩落法技改项目,一次又一次趁家人不备,自己一个人跑到班上,关心着矿块崩落法技改项目的进展情况。
  就在刘若云生命弥留之际,他为后人留下的临终遗言是:“我死了以后,请把我埋在这里,我要看着铜矿峪矿技术改造的成功。”这名为中条山集团建设倾注毕生精力的科技工作者、这名为中条山集团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高级知识分子,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大山,奉献给了他一生钟爱的采矿事业,这名大山的儿子从此长眠于绿树环绕的中条山脚下,与山川同生,与日月同辉。
  历史不会忘记,人们不会忘记。在矿块崩落法采矿工艺技术改造成功之时,在中条山集团成立五十周年之际,2006年4月5日,中条山集团原副经理刘怀峪、宋永学、陶兴虎等人带着鲜花来到了他的墓碑前,向长眠于此的刘若云报告着铜矿峪技改胜利的捷报,述说着沉痛的哀思:“刘工,今天是你13周年的日子,我们这些跟你一起战斗过的同志来看望你了,想把你在生前大半辈子实施的铜矿峪技术改造的情况告诉你,这几年经过大家的努力,技术改造已经成功了,如果你还能活着,和我们战斗在一起,你就会看到铜矿峪矿兴旺发达的今天。刘工,我们真怀念你呀……”
  岁月流逝,事业留痕。随着铜矿峪矿二期工程的建成投产,刘若云为之牵挂的矿块崩落法采矿工艺得以不断的完善、升华,在中条山集团升级转型稳步发展的道路上焕发着勃勃生机。
  在中条山集团建设发展的史册上,留下了刘若云这样一大批老一辈建设者荜路蓝缕、披荆斩棘的足迹,是他们用心血和汗水熔铸了中条山集团今日的辉煌。60年的矿山发展史昭示了富有传统的劳模精神,这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时代的强音,她将永远激励中条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再树丰碑!

责任编辑:付宇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