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记“甘肃省技术能手” 杨军霞
2016年06月07日 8:38 152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科技创新
近期,在中铝股份连城分公司召开的劳动竞赛技能比赛总结表彰会上,中铝兰州连铝工业服务有限公司锻铆焊班焊工杨军霞又一次登上了领奖台,自2014年在第九届“振兴杯”甘肃省青年职工技能大赛焊工比赛中取得了理论第一的好成绩后,她又获得了“2015年度甘肃省技术能手”的殊荣。
10年前,在该公司组织的一次焊工实践培训现场,刚参加工作的杨军霞看到师傅们把一张张钢板气割成不同形状和尺寸,再将这些钢板拼接成完美的工件和工器具,这让杨军霞很惊讶同时也增长了见识,对焊接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从那以后,她与焊接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焊工的作业环境和劳动强度与想象相差甚远,常常蹲着焊接或气割几分钟后,就腰酸背疼,眼睛常常被弧光灼伤,衣服上到处都是熔渣飞溅烫出来的破洞,脖子里也时常钻进调皮的焊渣,尤其看到自己焊接的焊缝高低不平、宽窄不一,切割后氧化铁粘连的切口很明显时,这让杨军霞感到很茫然,但她暗下决心:“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好,无论多苦、多难、多累都不能退缩,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焊工。”
从此,杨军霞与焊枪形影不离,工地上,只要有活儿她就抢着干,把最苦、最累、最脏的活都揽在身上。因为自己从没接受过专业学习,所以即使再累,她都会一边干活,一边记下焊接时遇到的问题,一有空闲就向师傅请教,别人休息她在勤学苦练;夜深人静,她挑灯苦读焊接专业书籍,拿着工具,计算、测量,钻研图纸,蹲在地上模拟练习焊接技巧……经过长期刻苦学习锻炼,她焊接时拿焊枪的手不抖了,焊出的焊缝也不再像蚯蚓一样歪歪扭扭了,焊接中经常出现的气孔、“咬肉“等缺陷慢慢不见了。在收获进步的同时,她依旧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对不同焊接方式、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焊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焊接手法,工艺参数。
杨军霞总结说:“要想和师傅一样焊出一道道漂亮的焊缝和气割出一条条平齐的割缝,必须肯下功夫,吃得苦中苦,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在该公司500千安技改项目中,杨军霞先后参加了电解槽长侧、上部结构等部件的焊接任务,并参与到焊接要求比较高的摇篮立柱爬坡焊接和对新转岗焊工的现场技术指导、焊缝检查任务。不论风吹日晒,不论严寒酷暑,杨军霞和同事们一直默默坚守在露天场地上,耐心细致“手把手”地将经验传授场给培训的员工。她坚信,只要用心去“化好每一根焊条,焊好每一条焊缝,干好每一台电解槽的”,时间一定会为你赢得胜利。她用了整整两年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了该项目所有电解槽制作安装任务。
炭素混捏机铰刀堆焊补焊工艺是从瑞典学习引进的一门新技术,经过多次全员培训后,成为该公司一项独特的焊接工艺。杨军霞接过退休师傅手中的焊枪,一边向身边师傅取经,一边利用业余时间不断练习,终于掌握了堆焊的最佳参数,圆满完成了每一次的堆焊任务。就这样,杨军霞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从一个没有任何焊接基础的学徒工,逐渐成长为一名掌握了气割、手工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保焊及钨极氩弧焊等各种焊接方法的多面手。
鉴于业绩突出,企业选派她参加各类行业技能大赛,而她也不负众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荣获“甘肃省技术标兵”荣誉称号;2015年在中国技能大赛“中国铝业杯”第九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优秀奖,荣获“甘肃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目前,已经获得各类荣誉的杨军霞在工作中不骄不躁,怀着感恩的心,坚持学习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升自我,并把她学到的技艺和总结出的经验辐射到全公司,为企业培育更多的技能人才,为该公司扭亏脱困、转型发展书写着人生华美乐章!
(韩莉)
责任编辑:赵天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