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岗创业是为走向蓝海
2016年03月04日 9:24 2487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科技创新
在经济持续低迷期,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科技人员可以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离岗创业。笔者由衷地为这种创新举措叫好。
时下的鼓励“离岗创业”,与早年的下岗“自谋出路”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两种途径,从表面看似同样获得了“创业的自由”,可“自谋出路”或因企业效益不好,或因自身技能不突出、劳动态度不端正等多方原因造成的结果,且涉及的人数较多,若员工回头时企业无保障。而“离岗创业”只是鼓励特殊群体中的强者 “下海”, 能进一步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社会效益。尤其是“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的组织保障,更是了却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让科技人员能安下心来离岗创业,对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尽快形成新的生产力,对于推进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科学技术是民族振兴、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梦,是当下最强音。个人的梦想也支撑着国家的梦想,因为有了梦想,才能鼓舞我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市场的竞争永远是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从此次鼓励离岗创业的对象上看,科技人员就远比先前的“老弱病残”者被动下岗创业的技术含量和层次要更高些。而有了创业退路的保障和降低资金压力的政策支持,让他们实现“离岗创业”, 已变得不再是难事。
能“在职创业”固然好,但创业需要独立面对市场,独立决策和独立的自由支配时间。因此,“离岗创业”更适合大多数计划创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且,专业技术人员通常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对这些强者来说,他们失去的只是固定工资,获得的将是“自己当老板”与“自我实现”的机会。退一万步来讲,即使他们创业不成功,3年之内还可以回来工作。只要形势、政策不发生变化,将继续拥有“三年之后又三年”的机会。
浏览媒体有关此方面的消息,对此认为“企业甩包袱”、“将土政策合法化”的质疑大有人在。
从狭义上来理解,让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或是对这种特殊强势群体社会福利上的一种隐形延伸。从广义上来看,此举是在鼓励科技人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奉献给人民、造福社会。这既是促进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肩负着为社会普及科学知识的职责所在。
倘若一味的将科研技术束之高阁、闭封于象牙塔中,何谈让科技成果“落地发芽”?实际上,政府“让科技人员离岗创业”的新政,又何尝不是在帮他们走向更广阔的蓝海呢。尽管科技人员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但最终的落脚点是在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并让科学成为人们手中的武器。一方面,离岗创业能去掉单位行政事务上的枷锁,可无职一身轻地投入到科研技术的转换中。另一方面,好的项目在为繁盛社会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的同时,还能创造出更多“弱者”的就业机会。
(郭小勇)
责任编辑:李幼玲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