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产业需要 “推陈出新”

2015年12月15日 9:49 324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钛资讯   作者:

  2014,我国第一家钛厂(1958年兴建)--抚顺钛厂停产了,很多人在惋惜。笔者反以为这是一件好事。抚顺钛厂的倒下其实是一面镜子,让更多的钛企面对镜子穿衣戴帽,看看自己在倒下与站起之间有什么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倒下的是抚钛的昨天,站起的则是中国钛产业健康的明天。
  存在即是合理,倒下为了站起。如今的中国钛产业,不来个“推陈出新”式的洗牌,谁也别想活好。11月钛市场掀起的降价风暴,大家以为海绵钛43000、44000的价格要逼停一些企业,没想到的是镁锭、四氯化钛等原材料降价又给一些海绵钛企业留下一丝喘息的空间。尽管喘息得特别难受,但似乎又找到了“活不好又死不了”而支撑下去的理由。这表面看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现象,实则是遵循市场规律的结果,这是一种自然的生存法则。
  抚钛倒下了,但也轻松了,该转型趁早转型。抚钛倒下走在前面,带了个好头,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一定也还会有相关钛企步入抚钛的“后尘”。只有再步入几家“后尘”,起到优胜劣汰的效果,才能让钛产能相对合理,才不会浪费宝贵、珍贵、可贵的钛资源,才不会让宝贵的钛资源成为廉价商品。
  产能过剩让钛成为廉价商品,钛资源本身也在哭泣,钛资源很想拷问钛人们:为什么浪费我的资源?因此,钛产业需要来次“推陈出新”式的洗牌。
  在退出中最为明智的应是宁夏东方钽业,原本他们准备上5000吨海绵钛项目。后来,在得知新上海绵钛项目较多后,东方钽业果断选择了退出,于是,避免了这次产能过剩的踩踏事件。

责任编辑:淮金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